網上有很多關于老師pos機消費,那些身陷消費貸的年輕人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老師pos機消費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老師pos機消費
老師pos機消費
本文刊載于《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50期,原文標題《那些身陷消費貸的年輕人》,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入不敷出的第一步是借貸,緊接著是“以貸養貸”,它就像破布上的洞,只會越來越大,也像沼澤地,一旦陷入,越掙扎,很可能會越陷越深。
記者/駁靜
10月3日,某品牌在武漢的展覽,兩位年輕女士在展覽前自拍
楊慈,美好生活
要問楊慈錢都花在哪兒了,她也感到很頭痛。她在豆瓣上看別人講負債的帖子,一五一十,一套貴的寫真,一件奢侈品,錢起碼有大的去向,可她看自己手機上的訂單,都很零碎,“沒買什么大件兒啊,都特別日?!薄?/p>
楊慈今年24歲,“杭漂”,畢業三年,月薪4500元,仍在負債中。她借的第一個網貸,是小米貸款。她在手機應用商店搜索欄里輸入“網貸”,“小米貸款”排位挺靠前,“當時挺意外,小米也能借貸,對這個品牌又比較信任”。展示在楊慈眼前的3萬多元額度,她都貸出來了,還掉一筆為學歷升值交的2萬多元學費后,還剩幾千,本來想著留給下個月還別的貸款,“但錢在手里留不住,一直花花花,等到下個月才發現,啊,又要還很多錢”。
說是“不知道花哪兒了”,但仔細問,她還是能講出來錢款的去處?!翱赡芪易獾姆孔硬毁F,但我還是要把它裝飾得特別好。比如抱枕一個就100多塊,我要買4個;地毯300多塊,明明有凳子,但我要扔掉丑的,重新買一個好看的;燒水壺幾十塊也能用,可我要買那種好看的200多的。好看排第一位?!?/p>
工作日,早飯在公司樓下的星巴克買杯咖啡,或者去麥當勞吃早餐,中午基本要吃七八十,有時會更貴,吃碗蟹黃面就得近百,間或還會光顧日料店。有時下午還要去甜品店,一塊小蛋糕花去三四十,一天下來光是吃,就要花去二三百。如果每個工作日都這樣吃,實際是超過月收入的,但楊慈不愿放棄這些,甚至她選擇這份工作,重要原因就在于這個園區的“應有盡有”。她說現在這個公司特別讓她高興的是樓下有花店,不用出園區的門,就有電影院,有健身房、咖啡館,還有按摩店?!昂孟裎姨貏e依賴這些東西。比如我現在負債累累了,但還是會買花回家。有時候我都特別恨我自己,但又覺得好像沒了這些就活不下去。”她說,“我也不后悔,我就是特別恨自己?!?/p>
我于是問:“那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還會買嗎?”她想了想說:“會的,因為我壓根沒意識到這是一種錯誤。不管別人怎么說,說這種東西又不是實用性的,不買就不買了,電影不看就不看了,但我有時覺得這才是對我來說實用的東西,這才是生活必需品?!?/p>
楊慈的觀點并不新奇,甚至,我感到非常熟悉。或許在某個鼓吹消費的公眾號文章里看到過,或許因為經常聽到“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這句話;又或者螞蟻花唄那條廣告深入人心——快遞員王康說,“在我心中,什么都可以省,熱愛的不能省”,他用花唄分期買了第一把薩克斯;畢業生林玉蘋說,“工作前,我想去看看世界”,她用花唄開始了自己的旅行;小磊說,“自由的感覺,永遠比定居好”,他與女友用花唄換過4個城市……他們說:“活成我想要的樣子?!?/p>
年輕一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楊慈舉例說,生活在杭州這樣的準一線城市,好處是晚上可以去Livehouse看演出,花幾十塊錢喝一杯,幾乎每個月,她都會去一兩回。周末突然想去海邊,可能買張機票“說走就走”。
楊慈以前有過一個室友,比她大七八歲,月薪小兩萬,每個月光是房貸就要還8000元,但她還是過那種“令人向往的生活”,參加舞會、品酒會,周末還要去滑雪,設備明明能租,卻一定要購買。這位室友曾告訴楊慈,別人問她為啥要買裝備,她的反應是反問對方“為什么不”,“享受型人格有什么不好的?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苦兮兮的”。在楊慈心里,她認可室友的這個觀念。
可這美好生活背后都是虧空。
2017年,楊慈剛開始工作沒多久,在愛奇藝上看《中國新說唱》時,經??吹健鞍俣扔绣X花”的廣告。那條廣告的確拍得蠱惑人心,它說,“讓你的夢想有錢花”,聽上去很美。這句廣告語促使她下載了它的APP。注冊過程中,軟件要求她填寫父母的聯系方式,她試圖用假手機號蒙混,沒通過,她當然不希望父母知情,于是卸載了APP。3年了,她還不斷能接到“有錢花”打來的推銷電話。
目前,楊慈總負債十來萬,它們分布在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美團貸、小米貸、微博貸和一張信用卡上。才一張信用卡?楊慈其實曾向廣發、興業和交通三家銀行提出申請,都失敗了。跑去查征信,答案揭曉,竟然有整整14頁,每從這些網貸借一次錢,征信就會以“貸款審批”為條目給她記上一筆。不過網貸平臺大都不看這些,它們仍然“信任”楊慈,還在繼續借錢給她。
楊慈最令我吃驚的一次借貸行為發生在收銀臺前。她跟幾位朋友去吃飯,買單時朋友跟她說那你先去結賬。到收銀臺前,楊慈發現賬單有700多元,花唄額度不夠。轉頭看了看朋友們,覺得如果跑回去說自己錢不夠,挺不好意思的,就臨時起意,那不如借一筆。她站在收銀臺邊上,盤算了一下接下來要交的房租和要還的款項,大概是9000元,索性就一次性在微博上借了一筆。微博也能貸款?不只能貸,它甚至不用額外下載軟件,直接在“新浪微博”APP上就能操作,而且手續非常簡單。填完借款人身份信息后,楊慈驚喜地發現額度有5萬多元。她借9000元,2分鐘就到賬了。
一個月前,她跟幾位朋友吃飯,知道她債務情況的其中一位突然說:“你看,你點的奶茶是最貴的?!迸笥呀又f:“出來玩也不是說不讓你喝,但盡量克制一下。”楊慈一面賭氣說“那我要不然就不喝,要喝的話我肯定要喝自己想喝的那一款”,一面又意識到,朋友說得對。她的工資一到手,立刻全部拿去還貸款,身上根本沒有一分錢,每花一分錢實際都是借的,都是超前消費。正是從這天起,她決心克制消費,搬到了便宜的房子里住,并且有一個月沒有出去聚餐了——光是不聚餐這一點,已經困難重重。但她暫時并不打算向父母坦白,原因某種程度上也與“美好生活”相關。
“如果現在跟父母講,他們也能幫我把錢都還上,但代價可能是,不要在杭州混了,回老家,介紹一個我不喜歡的工作,不停地相親,把你摁在那里,一定要結婚生子,沒了自由——回家之后,可能連穿一條破洞牛仔褲的自由都沒有了,整個生活都被控制住了。”她還心存念想,想靠自己把債還上。
在借貸“支撐”下,任何美好生活看上去都觸手可及
何米,失控的大象
何米跟楊慈一般大,但還沒參加工作,跟父母同住。
她的主要開銷都是在滿足自己買新衣服的渴望。她買衣服,不看直播,不聽人推薦,就是刷淘寶。大數據了解她的習慣,有些人愛囤裙子,有人囤鞋,何米不是,“買一件上衣,我就相應配個外套,配條褲子,搭雙鞋,一買就是全套”。
比如“雙11”期間,不像有些人會提前規劃趁機購買大件,何米不是,“雙11”快到的時候,心中還是一片空白,并沒有什么想買的,到了午夜0點,突然就買興大發。0點搶一輪,第二天白天再買一輪。2019年的“雙11”,2萬多塊錢就這樣花了出去。
2018年,大肆買買買的勢頭剛起來,她曾狠心關掉過花唄——從借唄貸了一筆錢,把花唄全還上,然后停用它。大約停了一個月,又給打開了。有意思的是,重新啟用的花唄,還給何米漲了額度,從原來的1萬多,漲到了3萬元,“額度上來了,我就越想買了”。此后兩年,何米再沒停過花唄,額度仿佛一只獸,借還頻率是食糧,使用越多,養得越肥。到2020年11月何米停用它們的時候,借唄的額度達到了9.5萬元,百度有錢花的額度有6萬元,微粒貸與京東金條用得相對少,分別是1.5萬元和1.4萬元。
買了兩年多,買來的衣服衣柜掛不下了,就裝進箱子里,裝滿了7個整理箱,箱子有些塞在床底下,有些堆在門后,很多衣服吊牌都沒摘掉——究竟有多少件,她到現在還沒去清算。
當然,其他誘惑何米也難以抵擋。海藍之謎、雅詩蘭黛、嬌蘭、嬌韻詩、蘭蔻、倩碧等國際大牌的明星產品,何米都買過,通常是試一試,發現好像也不怎么樣就擱在一邊?!拔覍儆跐M足好奇心,貴的東西看過了,發現也就那樣,換湯不換藥,同類東西就沒那么有吸引力了。”口紅也有十幾支,她現在回憶,好像就是突然有一天,到處都在討論口紅。2018年,口紅營銷在社交網絡風靡,“迪奧裙子買不起,迪奧口紅總買得起”,何米沒能躲過這輪攻勢,從小紅書等地方不斷地刷到口紅,看到喜歡的就下單,有時同一款要囤兩三個色號。由于連續幾年辛勤參加“6·18”“雙11”等電商購物節,她家里的衛生紙、洗手液兩年都用不完。
25歲的何米3年前開始以貸養貸的時候,連“以貸養貸”這個詞都沒聽說過,她說“還不上的時候,我就從其他平臺‘倒’一下”。她沒用過POS機,借貸以網絡平臺為主。
11月,螞蟻金服上市計劃暫被擱置的消息傳播開來后,何米在網上看到一個傳聞,說花唄和錢唄可能會關停一批賬戶,同時降低一些用戶額度。她立刻想,要是輪到自己頭上,那可真是懸了。何米大學畢業兩年,一直沒工作,在家準備考研。債務總量雖然越來越高,但截至11月,她沒逾期過,因為平臺“倒”平臺,窟窿總能補上。但繼續往前走,何米隱隱感覺,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她過了一年多忐忑的“倒來倒去”還款的日子,終于在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的消息傳出之后,下定決心停,她說這是“大環境影響逼著你快刀斬亂麻”。
這把“快刀”就是何米的媽媽。這天傍晚,何米媽媽在廚房做魚,趁燉湯的工夫到客廳,看女兒臉色不好,問她出了什么事,看她支支吾吾地說不上來,就開始一個一個猜,猜到“欠人錢了”,何米點頭稱是,哭著把事情講了一遍。坦白之前,何米在心中有大概預設,媽媽平常不是太嚴厲的人,平時闖點禍,也不會遭遇嚴重責難。果然,何米媽媽雖然感到驚訝,但也只是溫和地教育她,以后花錢要有規劃,不能這么花。坦白后的第二天,她母親就轉給她15萬元,幫她一次性把債務全部償還了。
高??爝f點,向來是年輕人“買買買”的一個縮影。2018年某高校學生在開學季取快遞(燕翔攝 視覺中國供圖)
癮頭實際是種習慣,讓你習慣了借貸消費,大腦會促使你立刻做決定。
當一個人開始關注網貸,會發現網貸廣告無處不在,比如有的說一天利息一瓶水、一月一杯奶茶錢。上騰訊視頻,開屏就是網貸廣告,話術格外誘人;點進騰訊首頁,也有豆豆錢包的廣告,說“日息低至0.027%”,聽上去很美。網貸無非是取代了“那個朋友”的位置,從網貸借錢,在信用卡里走一圈,最后再還給網貸。但網貸有期限,到期之前,總有一兩個月,這筆錢沉甸甸地在手上,使人無法平靜?!凹热粵]那么著急還,下個月又有工資會發,你的想法又是,這錢是自己的,網上看到一個想要的東西時,就會想,不如用這筆錢來買。”
手機屏幕上輕輕松松顯示的額度,就像一頓大餐,一個饑腸轆轆的人,如何抵制這種誘惑?既然借貸可以解決這么多煩心事,似乎沒有不借的道理??墒牵髅饕呀涁搨劾?,一個人為何不能節制?為什么做不到克制消費?沒有陷入困境的人,是否可以站在岸上永遠高枕無憂?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何米不過是一個“失控版的你和我”,在電商與社交媒體營銷的兩重夾擊之下,人人都因為沖動買過幾件實際上并不需要的東西。張紅川是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研究行為經濟學多年。他跟我提到一個“象與騎象人”理論:我們的理性好比一個騎在大象上的人,我們的行動如同那頭大象。大象是不管不顧的,想走就走,只有恐懼和害怕能阻止它的腳步。具體到消費行為上,消費沖動就是那頭大象,“支付痛苦”是它的阻礙。
張教授解釋說:“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與大象進行角力,實際上是非常疲憊的,騎象人因此很難勝過大象。人不是想控制自己就能控制的,我們必須在理解人性或人心的基礎上,尋找更好的辦法。這個辦法不是試圖去抵抗那頭大象,你抵抗不了它的,你只能讓它走,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它走得慢點,給它一點點緩沖,給它一點點障礙。”
從前,當人們使用現金時,人的大腦對支付痛苦有明顯感知?,F在,隨著支付越來越便捷,借貸越來越容易,支付的痛感與消費的快感之間相隔很遠,懲罰與即時滿足之間打了一個時間差。這些都意味著,能讓大象感到恐懼的東西愈發勢弱。張紅川說:“電商、平臺等,它們做的一切東西都是在繞過騎象人,訴諸大象,(算法、支付的便捷性等)讓大象感到無比快樂,讓大象走起路來一點痛苦都沒有,所以我們的大象才會那么輕易地做出了判斷、做出了決定?!?/p>
雖然看上去我的采訪對象當中年輕人居多,似乎還有學歷普遍不高的共性,但在行為心理學領域,并沒有研究表明,陷入消費借貸困境的人群有明顯標識。比較常見的人群,反而是那些時間充裕的人。你打開淘寶或京東,心里以為只是看一看打發一下時間,但當你打開它,已經一只腳邁入它們的陷阱?!八腥硕加锌赡艿暨M這樣的陷阱。對于你來講,也許是因為你今天在付出金錢時依然覺得很痛,也許是因為今天你的大象沒有找到特別感興趣的東西,或者更有可能,只是因為我們還未碰到一個足夠讓我們付出所有的東西。”
“歸根結底來講,沒有掉入消費陷阱,只是說明我們幸運。”
9月2日,山東省濟南市一所高校南門,由于校園封閉管理,學生全部隔著校門取餐(易初 攝/IC photo供圖)
方明,闖蕩城市
方明的情況又有不同。他今年25歲,曾經闖蕩重慶,正是在這座城市里,他陷入網貸深淵。
2018年,方明23歲,負債20萬元。這個春天的早上,他睜開眼想的是另一個數字,2000塊。他有張信用卡第二天到還款期限,已經跟朋友借了點,但還差2000。挨到下午,他還沒弄到這2000塊。百度有個“上岸吧”,方明不喜歡那里,廣告遍野,魚龍混雜,但這天正是在這個貼吧,他看到評論里一個圖片回復,圖上寫“加V,花唄白條套現”,方明立刻加了那人的微信。
他只關心兩件事,能不能馬上套,能不能當時就給。對方都說能。他穿上鞋子立刻就出發了。他心想,要是能弄成,又逃過一劫。方明住在重慶西郊,對方在市里,距離有十多公里。雖然沒錢,他還是打了個車,只想快點見到那個人。
地址在重慶解放碑附近的一個寫字樓,樓下有家星巴克,方明跟對方在這里接上頭。是個男的,30來歲,剃個寸頭,身高也就一米七,看上去人畜無害。兩個人在星巴克“交易”了一個多小時。他告訴方明,套現其實也簡單,用螞蟻花唄或京東白條買個電子產品,通常是手機,最好是國產手機,容易出貨,收貨地址填他的,他再把貨款的錢轉給方明,套現就算完成了。買手機,可以上淘寶,也可以上京東,等于是在“花唄”和“京東白條”之間二選一。方明心里盤算,平常時候,實在沒錢吃飯,樓下小賣部也能套個一二百,用支付寶掃付款碼,老板再把錢轉給他就是。但京東沒法這么干,支付寶的花唄額度,當然因此優先留著。
他用京東白條分期買了一部4000元出頭的手機,大老遠跑來套現,方明沒怎么猶豫,緊貼著額度用,能套多少是多少。方明后來想,這人表面人畜無害,實則老奸巨猾,手續費微信都說定了,臨到轉賬?;^,堅持要收到手機才能轉賬。方明當然不肯,二人討價還價,最后方明讓步,答應再少收200元?;ǖ?000元,套現到手實際才3500元,如果換算成1萬元,利息高達1250元,按年利率算就是12.5%。不過當時方明根本沒去算,只覺得在這種千鈞一發的最后一天弄到錢,就是巨大的驚喜。
后來同樣的套現方式他還操作過幾次,頭一回找了本地的,能面對面交易,后來找到個在廣西的,手續費能便宜一點,但人家需要收到手機后才給轉賬。這法子聽上去危險重重,一個在網上找到的搞套現的陌生人,竟然也能信?對方完全可以收到手機后立刻將方明拉黑。我問方明當時是否擔心,他說:“我記不太清他說了什么話讓我不擔心,但確實這樣去做了——最后確實錢也收到了?!?/p>
走到京東白條套現這一步,方明離山窮水盡已經不遠了。這說明,他的4張信用卡都套不到現金了,幾個借貸平臺的借款額度也已經用完,除了冒險,他別無他法。如果真的被騙,對方明來說,或許窟窿又大一圈,破布撕得更破,但微弱的平衡仍能維系。
真正致命的打擊來自民生銀行。方明的民生銀行信用卡本來有1.5萬元額度,這一天,他還進去一筆錢后,額度突然清零,當時心里就涼了半截,1.5萬元不能套,后面肯定要爆發。本來是環環相扣的以貸還貸鏈條,突然跳空一環,方明找不到地方補這1.5萬元的缺口。他打電話給銀行,得知自己“被風控了”。在此之前,盡管他一直想盡辦法不產生逾期,但是頻繁用POS機套現,銀行終于將他的賬戶判為高風險賬戶。鞭炮投進火藥庫,不會有單個火藥桶保全下來。一個月內,他的債務全面“拉爆”,最直觀的表現是,親友陸續接到催收人員毫不客氣的催收電話,方明說:“那就好像一塊石頭完全壓下來,把你釘在那個地方?!?/p>
債務火藥庫引爆后,方明打算離開重慶,回老家去。收拾殘局,整理房間,光是POS機就翻出來7個,紅紅綠綠,堆在一起,仿佛遺骸,這是方明過去幾年“自殺式借貸”的物理證據。
POS機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比我們日常消費刷卡的那種POS機小一號,體形如初中生用的計算器。能連藍牙,在手機上相應地可以下載到APP。套1000塊錢,手續費約30塊。它還分兩種模式,一種是“t+1”,第二天到賬,一種是“t+0”,實時到賬,后者要貴一點。最開始,這種POS機還要花錢買,幾十塊錢一個,后來逐漸免費了,推銷員巴不得你去使用,背后的公司好吃高額手續費。
有時理智占上風,方明會把POS機藏起來或扔掉,發誓不再動信用卡額度。有時剛下完決心,隔天就有人上門推銷,心理防線就此崩塌。有時明明沒有POS機,想要用錢,就去借別人的刷。有時即便有,上門推銷的人說,最好換著刷,他一聽有道理,就再注冊一個。
受到蠱惑、無法自控的過程中,窟窿越來越大。我問方明,人頭腦里理智的聲音還會有嗎?
“你那種(理智)狀態維持不了一兩天。你會感覺好像賺錢好辛苦,還是花錢舒服,確確實實會有這樣的念頭。那個時候已經不會去想欠多少錢,雖然心里也知道這個錢到最后肯定會越來越多。我做二手房中介是靠提成,有的是幾千,可能上萬,但有時候做一個大單子,比方說寫字樓、商鋪、別墅這些,傭金就有好幾萬或者十來萬,這些都是有的,所以就會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先用著,之后我萬一做一個大單子,我的債務不就全銷了嗎?然后,你就會想,那些小單子,做起來好像杯水車薪,反正也不夠,然后你就沒有動力工作了?!?/p>
可大單子當然難做,方明干中介5年,最高一筆傭金也就2萬元,這2萬元還只是一個“天上掉的餡餅”。當時有個客人在網上看中一套房子,打電話給方明,他帶客人去看,看后立刻簽約,特別順利,換作任何一位中介,幾乎都能完成交易??商焐系暨^一次餡餅,地上的人就會不時地抬頭,看看下一次是什么時候。
2014年,17歲的方明到重慶,想找份工作,找了很多,只有二手房中介要了他。沒有基本工資,收入光靠提成。干了一段時間,方明發現同事里盡是像他這樣沒啥學歷、從農村來的同齡人?!岸际浅酢⒏咧袑W歷,剛進城,不成熟,還愛亂花錢?!狈矫髻I過山地車,因為看到網上有人搞川藏騎行,覺得挺時髦,一應裝備,一花就是七八千。網上看到有人釣魚,也下單了一套釣魚器具,花掉一兩千。買得最貴、最多的東西當然是電子產品,游戲機、PS4、iPad、蘋果手機——手機用得不珍惜,不是進了水,就是摔碎了屏,一年得換兩次。有時新款iPhone沒出來,就買新款三星,總體來說肯定買最新款。
有段時間,方明跟同事們經常去KTV、按摩店這樣的消費場所。在那種商務KTV,會喊“包房公主”。一開始還蠻不好意思,都是別人叫著去,后來變為自己主動叫他們多一點,去一次,少則五六百,多則一兩千。他周圍的同事里,有很多人像他一樣從農村進城,很多事物都只在電視上見過,城市里的新鮮玩意兒,他們想吃想看想嘗試。
然而掙錢并不容易,只有那個可以快速到賬的借貸額度看上去是不費吹灰之力的。這個錢既然能花,那何不先舒坦一下?方明說他克制過太多次,曾經無數次地想,不要再去動信用卡或那些平臺的錢,以后加倍努力好好賺錢,但這種想法持續不了多久,有時擊潰他的只是因為晚上躺在床上,餓了,身上沒錢,那就借一筆。本來只是告訴自己,這錢只是為了點個外賣,但只要開始花了一筆,就會找各種理由要花掉這些錢。他頭腦里的天人交戰,總是“脆弱的人性”那一方獲勝。
2020年,方明個人信用破產后,辭職回了老家,他找了一份“不違法,但也不體面”的夜班工作,以便較快還債。他又回到了小時候跟外婆一起生活的環境里,時時想起少年往事。
他從小由外婆帶大,每年只有春節,在外打工的父母才能回來幾天。一年到頭,他幾乎沒有零花錢。小學畢業那年,學校來了個攝影師,給每個人拍了照、洗出來,但是得花2塊錢買。這2塊錢,方明沒有,也不敢跟外婆要,就這么拖著,拖到后來那位攝影師上家里來“討債”。后來有一年春節,他得到了20塊壓歲錢,因為擔心錢被沒收,一口氣全給花了。十多年后,方明看著自己的妹妹,也是放在外婆這里養,就會想起當年的自己,生活在節儉與克制中,只能看別的孩子吃零食、玩彈子球。每天放學回家先把作業做了,然后去打豬草,煮好,喂豬,緊接著要幫忙做晚飯。只有夏天中午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因為天氣太熱,不用出門干活兒,能在家里看電視——得把聲音調到最小,因為其他人在午睡。
2012年,方明讀高二,父親去世,他就跟著父親在世時的幾個朋友到了工地。他在工地干了兩年,身上總是很臟,總是碰到自私自利的“大人”,總感到低人一等,他決定到城市里碰碰運氣。在城市里,他當然碰到了許多同齡人,包括女孩子。2016年,公司新來了一個女孩子,像城里人一樣,方明吸引她的法子是送她東西,花錢請吃飯,買那一年的新款iPhone當禮物。這是借貸的起點嗎?方明說他實在記不起來第一筆網貸是因為什么借的,但一定早于這個女孩子的出現?!澳菚r候已經每個月找不到錢還信用卡了,只能去跟朋友借一筆錢,還進去后,(用POS機)刷出來新的錢,還另一張卡,然后把最后那筆錢再刷出來,還給借我錢的那個人。那時信用卡有4張,額度加起來也就3萬。后來因為知道可以網貸,就感覺沒有必要再跟朋友開口借了。”
李希希,越陷越深的坑
在北京工作的女生李希希,比何米大5歲,也是在3年前,當她發現每月收入連信用卡最低還款額都不夠的時候,就想到那不如再辦一張。申請到新卡后,李希希的使用方法跟方明一樣,也是用POS機套現,說起來還比方明的便宜不少,1萬塊錢手續費是40塊。
李希希從交通銀行申請到第二張信用卡,額度1.6萬元,相比后來浦發銀行給她的十幾萬額度、微粒貸給的7萬元額度,這是最少的,也是她后來最早還完銷卡的?!邦~度低,反而更容易銷卡。兩個月、三個月,我就是省吃儉用,都給它還上?!钡谌龔埧◤钠职l銀行申請,她在網上填完資料,有業務員去公司找她。對方當時問她月薪多少,她回答說“最高可能七八千,低的時候五六千”。業務員挺干脆地說:“那你填(年薪)20萬吧?!崩钕O枺骸斑@樣可以嗎?”業務員說:“放心,沒人查。”這張信用卡一開卡額度就高達13萬元。沒過多久,一個顯示為上海地區的座機號碼打來電話,向她推銷(浦發)萬用金,屬于小額借貸,額度也有約15萬元。
錢不夠花時,她就從萬用金借一筆,有時候她甚至會選最高分期36期還。2018年9月,自稱是浦發銀行業務員的人又給她打電話,告訴她雖然額度已用完,但她是“優質客戶”,還可以再添3萬元額度,問李希希是否需要?!叭绻沂倾y行,看到我這樣,都會認定我是高風險用戶了,但他們還上趕著借錢給我,我就隱隱感到不對勁了?!边@火熱熱的3萬額度,李希希拒絕了。
信用卡套現總有盡頭,李希希想再辦一張。先是去了一家叫作“摩爾龍”的貸款中介,業務員告訴她,申請銀行信用卡沒成功,不過推薦她去“宜人貸”。一旦開始以貸養貸,負債者就會貨比三家,看哪家平臺劃算,哪家平臺額度高、利息低,哪家平臺最“坑”。很多人告訴我,他們“不敢碰宜人貸”,但李希?!坝赂摇钡厝チ?。
摩爾龍的辦公地點在北京中關村,宜人貸離它不遠,李希希當時聽完中介推薦,立刻就過去了。她站在那棟大廈樓下張望,看到有兩層樓都是宜人貸的辦公區。貸款銷售指導她“正確”填寫申請表,比如貸款用途要填“裝修”。他們也要求填寫4個聯絡人的電話,既要有同事,也要有親屬,但打電話去確認身份的時候,會自稱是保險公司,避免置借貸人于尷尬境地。
李希希計劃借3萬元。合同寫明,年利率11%。李希希算了一下,這意味著一年只用交3300元利息,如果中間能還點本金進去,甚至3000元都不用,于是同意了。最后她拿到一份借貸合同,約定24個月,每月等額本息1967元,實際還款總額為47211元,而實際到賬數目卻只有2.95萬元。年利率說是11%,實際一算,高達49.95%。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規定,借貸雙方約定年利率超過36%時,超過部分利息約定無效。此外,《民法典》規定,“禁止高利放貸”。
李希希在記賬公司上班,說起來也是財務行業,卻比我采訪的其他人陷得更深。到她債務最后爆發時,總額高達50萬元。也是直到此時,在朋友的幫助下,她才搞明白,原來她從宜人貸借到手的這3萬塊錢,年利率竟然比她最初以為的多了近4倍。借貸機構會將收益分布在所謂的“手續費”“咨詢費”等名目中,或許正是這些讓對數字不敏感的負債者產生混淆。就像李希希,她到現在仍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從一開始的一兩萬塊錢,滾成后來的幾十萬的。
李希希在貸款數額逐漸逼近50萬元時,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經常性失眠,有時幾天都睡不著,一閉眼全是債務這些事兒。2020年疫情暴發前,她到北京安定醫院看精神科,醫生告訴她需要住院,她的第一反應是,“如果住院,還貸怎么辦”。她當初膽子小,在債務還可控的時候沒跟爸媽坦白。去年年末,李希希硬撐了幾年的秘密終于暴露了出來,為了陪她,也為了給她精神層面的支持,李希希的父母跑了一趟北京,他們安慰女兒,雖然家里不能一次性把錢都還上,但全家人可以一起努力上岸——她沒想到能獲得這么溫暖的支持。
負債者們習慣將還清貸款叫作“上岸”,利滾利往往導致上岸非常困難。在“豆瓣負債者聯盟”和我加的幾個負債者互助群里,最常見的勸告是,早點向父母坦白,不要以貸養貸。勸告者大都苦口婆心,因為這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方式。卷入洪流,真正能打撈他們的人幾乎只有父母,同時,向父母坦白往往又是最難的,承擔讓父母失望的壓力需要很大的勇氣。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我,我爸媽的生活會更好”,抱有這種想法的大有人在。負債的年輕人會反問自己,自己的錯,為什么要讓一生勤儉的父母來買單?總有許多人,寧可自己扛著,也不選擇去向父母坦白。
中學時,李希希每個月月初能領到一筆生活費,父母對她的要求是自己獨立掌控這筆錢,如果前面花多了,到了月底,就算餓肚子,也沒人會管她。高考后,她填了南方一所大學的景觀設計專業,拿到的錄取通知書,卻是北方一所大學的會計專業。她傻了眼,這是父母篡改她志愿的結果。父母瞞著她,給她的老師打電話,將她的幾個志愿都填向財務類別,學校也給改了,改在本省。因為這件事,成年后的李希希與父母的關系并不親密。大學畢業后,她急于證明自己能獨立,才有了她那個刷信用卡交房租的借貸起源。初入社會的孩子,剛開頭時父母接濟一筆租房錢是常有的事,李希希沒想過開這個口。利滾利之勢態不可控制之前,她的想法都是,盡可能不去靠家里。
所幸父母還是愛她的。坦白之后,她振作了很多,覺得不管怎么樣,都要把債還清,早日上岸,然后過一個普通女孩子的正常生活。
上岸之后,他們重蹈覆轍的可能性有多大?張紅川的答案并不樂觀。他認為,歸根結底要自己真正想改變,個體需要在大腦里獲得足夠多的疼痛感,才能對大象制造阻礙?!叭缤f,沒有哪個人在吸毒之前會認為我會成為一個毒癮上癮者,進入到那種情況后,我們才會發現其實人控制自我的力量遠遠不如想象中那么強大?!倍覀儸F在面對的世界,是“一個個體需要用自己的力量,與強大的消費主義文化作對抗,而我們目前所能夠訴諸的,只有我們的頭腦,我們自己的理性”。
(應采訪者要求,楊慈、何米、方明、李希希均為化名)
以上就是關于老師pos機消費,那些身陷消費貸的年輕人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老師pos機消費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