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回款問題,不在乎回款的中科英泰真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嗎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回款問題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回款問題
pos機回款問題
作者 | 花朵財經研究院
在美麗的東海桃花島,梅超風偷走了師父的《九陰真經》,致使師娘病逝、師父元氣大傷。梅超風卻借此練成九陰白骨爪縱橫江湖。
中科英泰與海信之間的恩怨與此神似。
「 1 」反出海信1993年,北京京倫大廈,IBM首先進入中國POS機市場,該POS機由四通集成,最低價格16600元。當時北京房價2000元不到。很明顯POS機的利潤高的嚇人。
看到這一商機,青島海信與四通、長城、歐姆龍合資成立高騰公司,然后于1999年推出由工控機改裝的POS機。
這是當時唯一的萬元POS機,于是青島海信智能商用公司一舉成名。
好景不長,2002年,柳美勛、焦丕敬、劉福利、殷良策,孫坤、路爾學、陳須常等人從青島海信出走,成立中科英泰,用一樣的技術、做一樣的產品、然后搶青島海信的市場。目前柳美勛擔任中科英泰的董事長、焦丕敬擔任中科英泰法定代表人,劉福利、殷良策擔任董事,孫坤、路爾學擔任監事,而陳須常擔任中科英泰董事會秘書兼財務負責人。
而海信從此一蹶不振,2019年3月,上市公司石基信息宣布將旗下子公司作價4.62億人民幣換取青島海信智能商用57.75%的股份,加上先前持有的25%的股份,石基信息至此掌握青島海信智能商用82.75%股份,青島海信智能商用徹底賣身。
「 2 」既缺實控人,也缺現金流,債務高企12月,中科英泰謀求科創板上市,公司沒有任何單一股東或一方所持股權比例超過20%,也沒有共同控制安排,柳美勛夫婦合計持股19.41%,焦丕敬夫婦合計持股17.89,殷良策夫婦合計持股比例17.89%,這就導致沒有任何股東的持股比例能占到絕對優勢,因此也就沒有實際控制人。
為了與老東家搶市場,業內人士稱中科英泰從來不在乎回款。
的確,不在乎回款的中科英泰現金流確實沒法看。
2017年經營凈現金流是-2164萬元,到2018年進一步擴大為-6559萬元,2019年終于有了正的現金流4226萬元,2020年上半年卻又變為-3551萬元。
算起來中科英泰平均每年要消耗2000萬左右現金。
那中科英泰是怎么維持的呢?
答案是靠債務。
但隨著公司經營的乏善可陳,銀行也不太敢借錢給中科英泰了。我們看到,中科英泰長期借款從2018年的4872萬元降為2019年的2709萬元,2020年又進一步降為946萬元。與此同時,中科英泰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一年比一年高,2018年為2623萬元,2019年為3318萬元,2020年又進一步上升為3456萬元。一年比一年增加的非流動負債反映公司越來越高的償債壓力,而公司業務卻不能帶來現金流,那靠什么還債呢?
銀行也擔心這個問題。
將長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并計算,2018年為7500萬元,2019年為6027萬元,減少大約1500萬元,這1500萬元就是銀行在貸款到期后鑒于中科英泰的經營質量不予續貸。2020年進一步降為4400萬元,意味著銀行再次將約1600萬元的借款到期后不予續貸。
步步收緊。
不得已,中科英泰開始采用票據融資,2020年6月30日賬面應付票據965萬元。眾所周知,票據融資利率高、期限短,意味著中科英泰在半年之內將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
更困難的是,中科英泰欠供應商的應付賬款從2017年的1788萬元一路增長到2020年6267萬元,如果應付賬款是真實的,考慮中科英泰對回款的不重視、現金流不佳、債務壓力高企,不知供應商怎么敢持續與中科英泰做生意的?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賬上資金只有6493萬元,如果銀行繼續收貸并要求兌現票據,那中科英泰現金流就會斷裂,怎么辦?
要還債,只能靠股民的錢。
既然經營業務帶不來現金流,而銀行考慮中科英泰經營質量較低、風險較高逐步收回貸款不予續貸,那要續命,就只有設法拿到股民的錢。
「 3 」但是否滿足上市標準呢?日前,中科英泰在科創板申報上市,擬募資4.95億元。
中科英泰自己認為公司 2018 年、2019 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 4,244.20 萬元和3,751.74 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 4,098.00萬元和 3,434.69 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不低于人民幣 5,000 萬元,且公司預計市值將超過 10 億元人民幣,因而公司滿足科創板上市標準。同時,2017 年-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83 億元、2.97 億元和 2.79 億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 23.60%>20%,所以也滿足科創板定位。
果真如此嗎?
花朵財經研究院閱讀中科英泰招股書發現,其中多有蹊蹺之處。
疑點一 產能與產銷量存疑
公司2017年自產產量51279臺,折合產量73824臺,2019年自產產量58447臺,折合產量卻是95958臺,公司是否調整了折算系數,從而營造生產旺盛的印象?
而公司的整機銷量2019年并無增長按照95958的折合產量,公司銷售72722臺說明產能嚴重過剩。
那么中科英泰的銷售是否真實呢?
疑點二 非經銷商客戶變動大,經銷商客戶銷售真實性存疑
2020年上半年,半年時間,上海鳴德電腦科技有限公司以2122萬元采購金額居第一大客戶,這真是令人不解,上半年可是疫情時間,需要用到POS機的商店、超市比往年冷清很多,上海鳴德為何要購買2122萬元POS機?何況2019年全年上海鳴德采購金額才743萬元。
與此同時,曾在2018年給中科英泰帶來7138萬元銷售額的螞蟻也在遠離,2019年采購金額1388萬元,2020年直接從前五大客戶中消失??傮w來看,公司直銷客戶變動很大,而經銷商客戶似乎總在直銷客戶采購金額不給力的時候奮力頂上,令人心生疑竇。
疑點三 從公司采購板卡看,公司產能利用與產品銷售都存在不合理之處
公司采購的板卡價格逐年上升,2017年為46.31元,到2020年上升為69.53元,花朵財經研究院用中科英泰公司的板卡采購金額除以板卡價格,計算公司板卡采購量,發現:
2017年中科英泰采購板卡451304塊,2018年上升為664955塊,2019年降為499589塊。
由于板卡是制造POS機的主要部件,也是中科英泰采購金額最高的部件,因而可以比較準確的反映中科英泰的產銷量,計算2017年451304塊板卡到2019年499589塊板卡,得到中科英泰的板卡采購復合增長率為5.21%。而中科英泰聲稱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23.6%,這真的可靠嗎?
疑點四 公司存貨大幅增長
中科英泰公司2017年存貨金額2491萬元,2018年上升為6146萬元,2019年再度上升為6943萬元,2020年上半年劇增為10968萬元??紤]到2020年上半年中科英泰向經銷商上海鳴德壓了那么多貨,這個存貨的增長尤其令人不解。而從中科英泰公司板卡的采購金額看,2019年與2020年上半年板卡采購金額均下降,意味著生產量也會相應下降,對比公司產量產能利用,也確實生產下降了,但庫存劇增,是否意味著產品其實沒有賣出去?
疑點五 公司以硬件組裝為主,毛利率卻遠高于同行,與軟件型企業接近
中科英泰招股書中,毛利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毛利率,并且經常高于行業排名第一位的石基信息。由于石基信息軟件服務占比較高,軟件行業較高的毛利率拉高了石基信息的整體毛利率。
但中科英泰收入構成主要是POS機硬件銷售,軟件收入占比始終在10%以下,何以也有如此高的毛利率?令人難解。
疑點六 從銷售費用看,公司收入很難增長
2019年中科英泰銷售人員薪酬下降,2020年差旅費劇降,再次與經銷商的采購金額大增相矛盾。從廣告宣傳費來看,2017年到2019年實際上是萎縮的,2020年上半年劇降。那經銷商為何要采購那么多,為中科英泰的營收力挽狂瀾?而從交通運輸費來看,2019年交通運輸費487.9萬元相對2018年691萬元是大幅下降了,銷售中的交通運輸費與產品有關,意味著中科英泰的營收很可能并沒有表面那么光鮮亮麗。
疑點七 應收賬款大幅增加
前面分析到板卡采購出現萎縮,產銷量也出現萎縮,但是收入上卻有經銷商力挽狂瀾,與此印證,中科英泰的應收賬款也是劇增,2017年5586萬元,2018年6370萬元,2019年劇增到9074萬元,接近50%的增幅,2020年上半年增幅超過50%達到14811萬元,與板卡采購、產量矛盾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難相信應收賬款及相應營業收入的真實性??紤]到公司前五大客戶的合計金額是下降的,公司的小客戶銷售金額是否可靠呢?
疑點叢生、各處自相矛盾,很難相信中科英泰真的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反出海信的中科英泰,是否能成功的在科創板割到韭菜來還債呢?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回款問題,不在乎回款的中科英泰真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嗎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回款問題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