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有刷卡任務嗎,正常消費后信用卡被盜刷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有刷卡任務嗎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pos機有刷卡任務嗎
近期有讀者讓我說一下“一元洗車”。其實本質還是銀行卡盜刷,老套路了。
有網友認為“貪吧,遭騙了哇”。但是,正常消費用卡也有被盜刷的風險。如果你正常消費使用信用卡后被盜刷了(餐廳就餐、商場購物……)該怎么辦?自認倒霉還是尋求理賠?
今天內容安排
1
一元洗車后銀行卡被盜刷
2
正常消費交易后信用卡被盜刷
3
盜刷后需要償還盜刷款嗎?及責任歸屬
4
盜刷后如何申請理賠,以及產生利息等
01
一元洗車銀行卡被盜刷
成都某洗車店有個活動,“刷銀行卡,一元就能洗車”。
所有中國銀行持卡人都可以參與,每周限一次,只要刷1元,就能洗車??雌饋硎遣皇翘貏e優惠?
隨后,參與活動的李女士和謝女士都發現該銀行卡分別被盜刷了幾萬。
表面營銷活動,背地里卻是詐騙。
評論不乏“貪才會被騙”。確實我們常說不貪就不會被騙,但是什么才算貪?我們普通民眾真的能分辨詐騙和營銷嗎?
現在市面上各種拉新促銷的營銷活動:一元滴滴禮包、一元觀影、一元洗頭……甚至一分錢坐地鐵,稀罕嗎?真不稀罕。在各種營銷活動中薅羊毛,是新時代互聯網沖浪青年常態了。
且一元洗車也不是新玩意兒了,之前銀行都搞過。撿欺頭,不丟人。
你想想:附近那家實體洗車店,開了段時間了,現在立著易拉寶,活動細則寫的有模有樣,有專門工作人員在旁邊協助刷pos機,這看著像活動拉新促銷還是詐騙?你要質疑怎么這么便宜,人就回個“公司有任務、銀行要拉客戶、年底業績要考核了……”聽起來合理不,真實不,像不像打工人為了kpi努力低頭的模樣?
別說洗車的市民,洗車店老板也懷疑不起來啊。市民花1元錢,車干凈了;老板得到40元,活兒也干了。車主洗了,下場安利,“已洗,活動保真”。你參與不參與?你動心不動心?
能省則省是刻在樸素的勞動人民血液里的,優惠券拉人風暴忘了嗎?這如果也歸結為貪,那所有公司的營銷活動預算都省下了,什么抽獎、打折、滿減,都不用搞了……
什么才叫貪,有人告訴你投入1w,一年穩賺2w回來,利潤高,無風險。明顯不符合市場規律,不符合常理,但是你還要去,這才叫貪。
咱們都是普通人,有點小毛病很正常,又不是圣人,怎么老用圣人的標準來衡量呢?
我就問你,在街上看見100人民幣,你撿不撿?
(懂得都懂)
這種一元洗車詐騙,不會斷絕且不好防。如果只學會一句“不貪就不會被騙”,下次該著還得著,該被騙還得被騙。
那該怎么辦呢?
銀行的回復:“已經進行緊急處理,建議到銀行換儲蓄卡。”
像一般網友,尤其沒有/很少出國需求的,可以直接關閉境外交易。你不出國你開著沒啥用。另外,盜刷通常發生在晚上,可以詢問所在的發卡行有沒有功能,禁止某些時段交易。關閉網上交易,對現在的互聯網時代明顯是不現實的??梢苑挚ㄔO限,??▽S?。
02
正常消費后信用卡被盜刷
北京白女士收到多筆信用卡消費短信。但卡一直在白女士身上,從沒丟過。這是怎么回事呢?
經白女士回憶這張卡最近一次消費是在北京某飯店,宴請客人時用過。白女士迅速報警,警方調查發現當天飯店有名服務員小王形跡可疑。小王趁著人多,主動幫助白女士結賬, 他先用專門的儀器刷了一下。白女士輸入密碼時,小王在附近偷偷觀察,記下了密碼。
接下來調查發現,原來小王不姓王,姓鄧。入職不到一周就離職了,前后對4名客人的信用卡做了類似操作。被盜取的這些信用卡信息都被鄧某送去制作了偽卡,最終送到廣東進行了盜刷。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個月的時間,幾位客人就這樣被盜刷了3萬到10萬元不等。
經過摸底排查,這個以鄧某為首的團伙,共有9名成員,專門做盜刷信用卡的買賣。團伙分工明確,有人專門應聘服務員,進入餐廳等場所,伺機盜取信用卡信息,之后把信息發給專門的制卡人,偽卡做好后,再去異地進行盜刷套現。
短短兩個月,鄧某團伙用類似手段盜刷200多萬。
經常提醒“輸入密碼的時候請注意遮擋”,還是謹慎點好。當然那種免密的更危險,不止銀行卡,任何線上的app都最好關掉免密支付。
方便是方便,出現意外錢被刷走,它也方便啊。
03
盜刷后,理賠事宜
現在互聯網安全越來越受到考驗,銀行卡、信用卡被盜刷十分常見。比如:一元洗車利用技術非法改裝pos機,盜取信息,進而盜刷;北京王女士正常消費,被盜走信息,制作偽卡交易;前不久讀者說他有位朋友被盜刷,回憶起來只交了物業費……
微信后臺消息,從下往上讀
信用卡被盜刷,能不能理賠呢?理賠需要提供哪些資料呢?盜刷后產生的逾期、利息、滯納金需要交嗎?
我們參考一下《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案例。
問
被盜刷的錢是否可以理賠?
案例:
林某出差期間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共計支出11282元,立即凍結涉案信用卡并報警。隨后向銀行索賠,無果,訴至法院。
林某陳述:
1、銀行有保障用戶信用卡賬戶安全的義務,未開通手機銀行及財付通業務的情況下發生涉案消費交易是銀行內部管理不善造成,銀行應該承擔后果。
林某訴求:
1、銀行承擔11282元以及因此產生的利息;
2、恢復征信;
3、銀行支付律師費;
4、銀行承擔訴訟費用。
銀行陳述:
1、林某自助注冊開通手機銀行、網上銀行,且添加3個預留手機號碼;
2、自助方式開通手機和網上銀行,需驗證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預留手機號及收到驗證碼。這些信息屬于關鍵私人信息,認為這些消費是原告所為,或者原告對外泄漏了上述關鍵隱私信息;
3、征信歸人民銀行,銀行沒權限;
4、律師費缺少法定依據和合同依據。
銀行訴求:
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
駁回林某全部訴訟請求。
林某不服判決,上訴中級人民法院。
林某追加陳述:
1、事實錯誤:林某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及時掛失,并報警,申明非本人所為;其次手機銀行交易發生地在廣西,林某在新疆出差。足以證明開通手機并綁定涉案信用卡等行為非本人所為。
2、信用卡密碼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信息過于絕對。當前的網絡通信技術水平高,不能排除有人惡意獲取。提交《2019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現狀報告。
二審判決:
部分支持,部分不支持。
1、撤銷原判;
2、林某不承擔銀行所產生的欠款7897.4元及產生的違約金和利息;
3、駁回其他訴訟請求;
4、案件審理費。一審100,林某30,銀行70;二審100,林某30,銀行70。
如果發現被盜刷,怎么做:
1、凍結該信用卡,立即并報警。
2、提供證據證明異地盜刷是偽卡交易。如果不能證明,得不到賠償,只有自己承擔責任。
證明偽卡交易常見方法:立即去附近的銀行柜臺、ATM機、pos機進行刷卡交易。只要在終端機器上使用了卡片,不論是取款、消費、查詢、打印賬單等,都會留下記錄,這些都能證明被盜刷時是偽卡交易。如果地處偏遠,實在找不到,可以手持銀行卡拍照、拍視頻(看得清卡號),證明交易時,卡片在你身上且絕不可能出現在交易地, 證明是偽卡交易。
04
理賠了,沒還款,產生利息
順便還看到一個案例,也挺有意義。理賠款給了,但不選擇還款,產生盜刷款逾期,產生利息、滯納金……此時是否需要支付給銀行?
案例:
2016年1月23-24日,李某被盜刷了39500.01,平臺于2016年2月16日將盜刷款賠給李某了。但是李某不及時還款,導致產生利息、滯納金等共計:1064.99元……李某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自動扣款,于是把銀行告了。
銀行陳述:
1、因李某自身原因導致盜刷案,銀行有一定責任,但已經協助李某收到理賠款。
2、理賠款及時還款,不會產生盜刷款逾期,也不會產生利息、滯納金。屬于李某責任。
3、逾期等費用是綁定卡自動劃扣,視為自愿還款,不應退還。
法院判決:
銀行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李某返還扣劃款項;消除在人民銀行形成的逾期記錄。
案件費用50元,由被告銀行承擔。
雖然有這樣的先例,老方還是建議,理賠款都給了,該還就及時還。時代在進步。
05
不搞好風控,就要賠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用卡安全,早已不是用戶嚴格保管就可以避免的了。各類記錄輸入信息的黑科技,已經讓泄密變得簡單。這對銀行等企業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識別不了異常交易、攔截不了異常消費,導致被盜刷盜取,就要賠錢。(希望互聯網公司也能學學,不要被薅了,就出來哭)
感謝技術顧問:成都銀行
當然也不是說用戶就高枕無憂,就不保護自己的信息了。誰有責任誰承擔,都有責任一起擔。
撿相因,搶欺頭,無可厚非。“一元活動”作為營銷拉新寵兒,在未來的市場也還會長久存在。遇見了,參與之前先打官方電話問問活動是否靠譜。
該省省,該問問。
遇見信用卡被盜刷,也別驚慌,先冷靜下來,收集資料。該報警報警,該取證取證,不是你的責任,積極尋求理賠,處理好就行。千萬別去網上問“有沒有技術佬能處理盜刷?征信洗白?”,小心又被騙。
hi
題外話·討論題
早先,有讀者跟我討論,到底怎么樣才算頂級騙子?讀者認為利用人的無知、利用人的恐懼情緒、利用人的貪財好色……我倒覺得既然是頂級騙子,反倒更為樸素。往往利用人的常識,利用人的思維,利用人的已知,去騙人,于平常中,揮一揮衣袖,帶走你的錢財,那才是頂級騙子。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有刷卡任務嗎,正常消費后信用卡被盜刷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有刷卡任務嗎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