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深圳pos機研發公司排名,中國航空工業深圳非航產業發展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深圳pos機研發公司排名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深圳pos機研發公司排名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勵精圖治,40年跨越騰飛,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強。近40年來,在深圳非航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者,發揮了航空工業改革的“先鋒隊”、發展的“試驗田”的引領作用。
時光回溯40年。在人口不足3萬、沒有任何經濟基礎的小漁村建設經濟特區,怎么辦?最初的特區領導者們運用國家賦予的特殊政策,發揮毗鄰國際市場的優勢,提出了“外引內聯”,建設技術、知識、管理和對外政策的窗口,依托內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建設思路;同時,中央也發出了“全國支援特區建設”的號召。
在實現全黨工作重點向經濟建設轉移的過程中,原航空工業部緊跟中央部署率先出手:1979年3月,航空工業部設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實現自主進出口貿易。1979年11月1日,在中央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之后不久,當時的中航技即在廣州設立分公司,并在深圳設立辦事處。自此,中航技深圳辦事處的招牌就在原寶安縣委招待所103房掛了出來。當年,隨同原國務院副總理王震來到深圳的航空部工業領導,當即就購買深圳圖書館、深圳檢察院及法院大院房屋事宜簽下合同,深圳圖書館和之后的深圳法院即成為中航技深圳辦事處的最初辦公點。
原航空工業部副部長段子俊在1981年曾說,“航空工業是蘇聯援建156個項目之一,也是國家投資比較多的重點企業。航空工業技術水平高、設備好,以我們的精尖產品和技術優勢吸引外資,可以為特區建設一個裝門面的窗口。”
搶灘鵬城 航空工業在深拿地建設
從寶安縣委招待所到深圳圖書館和法院大院,當時的航空工業部迅速在各航空企業調兵遣將,廣東籍的或懂外語、具有專業知識的一批骨干來到深圳,最初的負責人由參加過“兩航起義”的航空技術老專家、時任中航技廣州分公司副經理的林樹棠擔任。初創的工作及生活是艱苦的:住通鋪、挨蚊咬、走土路、搭伙食,想方設法地開展招商引資的接洽、談判,并建立起與當地政府、銀行、海關,甚至農村社隊等一系列的社會聯系。
特區建設的熱潮激發了航空人設立窗口企業的熱情,1980年5月開始就有內地航空工業系統企業來特區建廠,由此引發了航空工業部在深圳建立航空工業工貿基地的想法。找地、辦廠、安家、立命成為頭等大事,“工貿結合、技貿結合、內外結合”的發展方針順勢而出。
特區政府給予了來深建設的創業者們極大的支持。1981年1月,深圳市政府同意并批復,航空工業征購華強電子廠以西、面積10.296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航空工業部領導提出在此地塊上建設與深圳特區要求相符的高、精技術企業和“漂亮窗口企業”的承諾。1981年3月,大型推土機開進地塊,削山、填溝,僅僅一個多月,就實現了該地塊的七通一平,同樣創造了“深圳速度”。滿懷希望的建設者們不分晝夜地規劃,加速推進建設,1981年9月,4棟牛毛氈的快裝廠房和簡易辦公房在該地塊的中部及西北角落成,首批企業立刻進駐生產,辦事處基建辦也進入簡易房辦公、規劃。
第一個由航空企業以內聯的方式在特區辦廠,開展“三來一補”外向型經營的是深圳南航電子廠。來自陜西漢中兩家航空電子廠的13名籌備人員于1980年5月風塵仆仆地來到深圳,落腳當時的深圳辦事處,開始了找地建廠的征程。1980年9月,由內地廠投資5萬元,借隅深圳南頭中學舊禮堂和兩張拼接起來的乒乓球桌,第一條來料加工生產線開始運作,這條生產線最開始為港商加工錄音帶。深圳辦事處業務室也為他們拿來了第一個“三來一補”加工項目,與香港獲利山公司合作生產錄音機。該項目于1980年底開始執行,到1982年南航廠搬入中航小區快裝廠房,已開始接單生產汽車收放機機芯。
由內地航空企業與港商建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是深圳航空精密模具廠。在航空工業部外事局領導力促下,香港大同機械有限公司與寶雞寶成儀表廠的合資原則協議在1980年6月簽訂。經過大同公司多方考察和認可,1981年初,模具廠在特區建廠的工作開始啟動。人拉肩扛、夜以繼日地籌建,南方的驕陽曬黑了秦川漢子的臉膛;與外商的不斷磨合,豐富了航空人外向型經濟的頭腦。1982年模具廠搬入中航小區4號廠房時,生產已大有起色。
至1981年底,航空工業深圳辦事處屬下的4家工廠完成總產值341萬元人民幣。1982年4月,中航技廣州分公司深圳辦事處升格為中航技深圳工貿中心,直屬中航技總公司管理,時任廣州分公司總經理李國富出任工貿中心總經理。之所以叫工貿中心,是秉承航空工業建設特區、開發特區的精神和思想,不放棄中航技進出口貿易業務,借助航空工業企業建設的人才及技術優勢,工貿結合,以工為主,深圳工貿中心從一開始即確定了發展的方向。
筑巢引鳳 深圳工貿中心廣播良種
“怎么辦窗口企業,我們誰都不知道,只有積極探索,摸著石頭過河。”李國富曾說。
深圳工貿中心成立后的首要任務是建設中航小區。建設資金哪里來?部里正缺錢,國家不投錢,深圳工貿中心利用航空部給予的進出口貿易留存外匯額度,通過銀行調劑外匯差額,獲得總計近3000萬元人民幣的建設資金。雖然調劑外匯額度的做法很快被制止,但急于建設的深圳工貿中心先期換得的這些錢就成為中航技對深圳工貿中心的初始投資。在最初的投資建設基礎上,深圳工貿中心依靠租賃滾動積累、集資籌款和銀行借貸等多種方式,完成了中航小區的基本建設。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中航小區引來眾多投資辦廠者,在航空部的推動下,一時來深或聯合、或合資、或租賃辦窗口企業的內地航空大廠及院所紛紛而至,外商也對這塊生產基地普遍看好,深圳工貿中心迎來了創辦企業的高峰。憑借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站在一無所有的特區土地上,深圳工貿中心外引資金、設備、管理,內聯航空企業的技術、人才,從市場角度出發,創辦了一個個既非生產航空產品,卻又與航空工業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企業。從1982年至1987年,深圳工貿中心已擁有企業48家。
發揮軍工的技術優勢,辦高科技企業是航空工業的追求。1982~1983年,深圳工貿中心先后辦起了航空電腦廠、航空電腦設備公司和中航電腦電氣公司,是深圳特區甚至中國大陸最早的一批電腦企業。1984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到深圳、珠海特區視察,曾在航空電腦廠一呆就是45分鐘,被微機與人在棋盤上的對弈深深吸引,并提出了“電腦要從娃娃抓起”的想法。航空電腦設備公司最早與香港金山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最先向中關村一條街的計算所公司(聯想前身)、四通、北大新技術公司(方正電腦前身)提供計算機,并幫其引進計算機部件。中航電腦電氣公司最先實現了計算機軟件的出口,還有同時期成立的天興公司,在國內最先組裝、生產音頻電話,并獲得郵電部入網許可。航空人捕捉世界新技術的敏銳眼光,催生了特區先人一步發展高科技產業的舉措。
在高科技企業中,創立于1983年的天馬微電子和創辦于1984年的深南電路是航空工業在深圳電子制造企業的頂梁柱。早在1982年,中國對液晶顯示器這一新興技術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得益于香港愛國華僑的引薦及看好該行業的發展前景,深圳工貿中心購買引進了國內第一條液晶生產線,創辦了天馬微電子公司。雖然只是一條二手生產線,天馬以航空人特有的追求技術與質量的秉性,邊學邊干邊創,很快消化了這一新興技術,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制造工藝。
借助航空企業引進發展高檔多層印制電路板的契機,1984年深圳工貿中心與南方動力公司合作創辦了深南電路公司。由于缺乏資金,深南人就以租賃的方式引進設備開工生產,抓市場、抓質量、抓管理,靠自己的發展賺回了工廠,書寫了特區租賃辦廠的華章。
出于為來深投資者提供生活服務的目的,深圳工貿中心開始涉足并不太熟悉的服務行業。1985年,工貿中心在中航小區內先后開辦了天虹商場和上海賓館,開啟了第三產業的經營之路。工貿中心曾對兩家企業寄望借助各自合作方的經營經驗,交由合作方進行經營。但接下來因各種因素其經營陷入困境,最終來自航空工業的經營者依托軍工企業的優勢管理,使兩家企業走出困境而起死回生,從此奠定了自主經營發展第三產業的基礎。
1984年1月25日,鄧小平、楊尚昆、王震等中央領導視察特區,聽到航空工業介紹以“技貿結合、工貿結合、內外結合”辦企業的情況,小平同志頻頻點頭。第二天,小平同志在珠海寫下了“特區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充分肯定了特區實驗的可行性。航空工業及深圳特區受此鼓舞,開始以“長袖善舞舞蹁躚”的姿態步入蓬勃發展之路。1986年深圳工貿中心工業總產值已過億元,利潤800余萬元,成為特區早期的強勢企業之一。
繼續以中航小區為依托,推動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成立于1987年底的飛亞達公司是由深圳工貿中心投資傾力打造而迅速崛起的企業之一。借勢于香港發達的鐘表制造能力,以成品表組裝及銷售為主,飛亞達起步雖晚卻先聲奪人。率先向國際市場靠攏的營銷策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廣告宣傳舉措,令剛走向市場經濟的商家們震驚;迅速學習、追趕市場消費潮流的速度與技術,令瑞士同行也嘆服。凌厲的營銷攻勢和借助航空工業尖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策略,使飛亞達創辦的第一年即贏利超過100萬元,之后每年的效益翻倍增長。1990年,飛亞達參展香港國際鐘表展,讓世界認識了崛起的中國鐘表制造業的同時,還帶回了1800萬港元訂單。1991年,飛亞達利潤首次突破千萬元,1992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迅速成為深圳工貿中心的利潤大戶。
自1987年由深圳工貿中心負責經營以來,天虹商場調整經營方向,在商業領域率先開展“反假打假不售假”的行動,一舉扭虧為盈,步入健康發展之路。通過不斷提升營業規模、嘗試多元經營,1993年,天虹以銷售額2.8億元、利潤3008萬元、人均銷售53.6萬元進入“全國百家最大零售商店”之列。
以航空大廈為依托開辦于1989年的格蘭云天大酒店由深圳工貿中心自主經營,是特區首家未引入外方經營者的星級酒店。沒有現成的管理經驗、缺乏客源市場,經營者努力學習國外先進的酒店管理方式并著力探索自身的經營風格。本著航空人嚴謹而科學的內部管理及人本精神,建立起以顧客為導向的“賓客家園”,開房率直線上升,經濟效益從零超速增長至160%,1992年利潤超過1000萬元,1990年和1994年先后被評為深圳市“十佳酒店”和“最佳經濟效益酒店”。
明星企業的優良表現為航空工業在深非航產業效益的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1992年,中航國際深圳公司銷售額首次超過10億元、利潤過億元,圓了航空人特區創業以來首個跨入10億元之夢,并成為深圳市“銷售收入過億元、利稅超千萬元、創匯超300萬美元”的“三超”五連冠企業之一,在當年的深圳市企業綜合實力評價中位列14,進入深圳市20強企業集團之列。
資本市場 助推新時期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資本市場開始啟動。深圳經濟特區喝得“頭啖湯”。198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在國營大中型企業要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金融市場,鼓勵資金融通,在有條件的大城市建立和完善證券交易所,并形成規范的交易制度”一系列指示,深圳經濟特區首次以公募方式為企業籌資,設立證券交易所,并正式掛牌交易。憑借特區近水樓臺,航空工業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先行參與者。
1993年,飛亞達在完成股份化改組后A、B股同時上市,募集資金9542.7萬元,成為深圳市第二批上市企業和航空系統及鐘表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得資金相助的飛亞達投巨資實施品牌戰略,導入“CIS”(企業形象策劃系統),精心完成本企業標識系統設計,為品牌建設秀出新意。
從1993年始,飛亞達連續多年登陸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廣告,隨著飛亞達五秒報時的播放,以及在全國數十個大型城市顯著位置豎起的大型霓虹燈廣告,飛亞達品牌名播中國。在產品不斷創新和優質服務支持下,“中國名牌飛亞達”嶄露頭角。1995年,飛亞達榮獲“中國鐘表之王”桂冠,并首次在國內舉辦的“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和“購物首選品牌”評選中名列第一。1993年飛亞達實現利潤5600萬元,1994年利潤再過7000萬元,連續多年成為深圳市的績優股。借資本市場之力,飛亞達扶搖直上、迅速騰飛。
1993年,在航空部、深圳市及中航國際深圳公司共同支持下,天馬緊跟電子消費品生產技術最新浪潮,投建天馬第三期,引進可生產超扭曲(STN)液晶顯示器生產線。天馬三期3000萬美元的投資只含設備不含技術。天馬人靠自己的努力啃下技術、工藝流程等“硬骨頭”,成為國內首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晶生產企業,而同年成立的“天馬液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支撐起天馬在中國液晶顯示行業技術領先的地位。1995年深天馬A股上市,募集資金4950萬元。1995年,獲得新的融資渠道的天馬公司,重點擴大模塊(LCM)規模生產,使模塊工藝水平及生產管理模式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促進天馬LCD和LCM的比翼齊飛。上市當年,天馬利潤已過3000萬元。天馬以超前的眼光,不斷追趕世界平板顯示制造的前沿技術。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中航國際深圳公司投資控股的上市公司從1家增至4家,以明顯的航空背景、優勢的產業前瞻性、優良的業績和小盤股的特色形成了中國資本市場上的“航空工業板塊”,構筑起深圳航空工業企業發展的資本平臺。
加大在高科技制造業務板塊的投入,使規模和競爭能力顯著提升,是深圳中航精心培育產業發展的步驟之一。2003年,天馬天龍工程國內第一條彩色STN生產線建成投產,經過不斷提升產品合格率和完善優化工藝流程,天馬成功進入國內手機顯示LCD及彩色模塊市場。2003~2004年天馬實現快速增長,投產當年銷售、利潤均實現翻番,2004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利潤過億元,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國內行業龍頭的地位。2004年,天馬推出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SFD快速響應彩屏模塊,而彩色手機顯示模塊的批量生產,使天馬成為國內率先掌握彩色STN液晶顯示模塊大生產核心技術的企業。2005年,天馬與中航實業等多家企業共同投資31億元人民幣,在上海建設TFT-LCD生產線,以適應國內平板顯示數字信息化產業的發展,并邁向中小尺寸高端顯示領域。在持續發展中,目前天馬已實現中小尺寸出貨量排名全球前三,航空娛樂、航海、高端醫療、商業POS機等細分市場份額全球第一,TED-incell、3D顯示等技術布局全球領先,TED-incell、3D顯示等技術布局全球領先,201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38億元。
深南電路在兩次擴張的基礎上,對生產線持續進行改造和投入,不斷提升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并積極開展高端PCB板的研發,“特性阻抗控制印制電路板”“混合材料高頻多層印制電路板”等多項技術成果獲廣東省及深圳市科技進步獎。2005年深南電路成立深圳首家PCB研發中心,印制電路板層數突破42層。為進一步創造市場競爭優勢,2003年深南電路以“生死在于時速”的意識啟動流程優化管理變革,推動全員與市場的“零距離”,通過優質的客戶服務,進一步建立起與國內外一流通訊設備制造商的穩定合作關系,成為國內高端PCB市場領頭企業。2005年深南電路實現經營收入4.2億元,利潤總額達7700萬元。2005年深南克服眾多工藝技術難點,研制成功“高多層通訊背板制造技術”,并進一步促進背板項目的立項,推進公司新的技術生產增長點的實施。目前,深南電路已經成為PCB行業首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及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國電子電路行業協會的理事長單位及標準委員會會長單位。在功放、硅麥等細分市場份額全球第一,超厚背板鉆孔、金屬基板等核心技術國際領先,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7億元。
飛亞達手表制造、亨吉利名表連鎖兩條業務主線并駕齊驅。2003~2004年飛亞達針對消費市場,研發新產品145款,并于2004和2005年連續兩年與高等院校聯手舉辦“飛亞達杯手表設計大賽”,強化新產品創新和設計創新。飛亞達成功研制的航天表還于2003年和2005年隨“神五”“神六”升上太空,重塑飛亞達精益制造的品牌。與此同時,2003~2004年亨吉利營銷網絡迅速擴張,由原來的10個店擴張到38個店,銷售額也迅猛增長,有47個世界名表落戶亨吉利,夯實了飛亞達與國際名表合作共處的平臺,支撐起飛亞達高檔手表的國際品味。自2011年起,飛亞達成為唯一連續8年進駐巴塞爾鐘表展1號國際館的國產品牌,目前擁有名表渠道186家,品牌價值居國產品牌第一。
從2002年開始,天虹明確了專業化、連鎖化、大型化的發展方向,目前企業已位列中國百貨類企業第2位,獲評“最具競爭力全渠道連鎖企業”。天虹力推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業務,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生活解決方案,現擁有71家直營商場、7家購物中心、67家超市、超過17000名自營員工,全國營業面積超過256萬平方米。
2004年深圳中航成立酒店管理公司,以上海賓館、格蘭云天為依托,開始對外拓展業務。格蘭云天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江蘇、江西、湖南、貴州、內蒙古等省市及地區擁有在營、在建酒店項目50余家,以“精致運營”“商業創新”“活力公司”為核心戰略指導思想,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民族酒店品牌和國際水準的酒店管理公司”。
航空工業在深圳非航產業的長期發展,既有力支持深圳特區建設,也為航空工業探索企業市場機制積累了經驗。航空工業董事長譚瑞松于2017年12月13日在深南電路上市儀式上表示,深圳始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航空人探索市場經濟的出發地。在這里,通過“闖”和“創”,航空工業實現了軍轉民、股份制、中外合資、混合所有制等各項創新機制改革“零”的突破,并率先邁進資本市場的大門。從1993年上市的飛亞達、2010年上市的天虹股份,到航空工業第11家在深交所上市的深南電路,都充分體現了探索、改革、創新、發展的航空精神,駐深航空企業發展的成功實踐為全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借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點上,面對新時代新使命,航空人將繼續在深圳這片熱土上,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擔當和智慧,推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續寫“深圳奇跡”。
以上就是關于深圳pos機研發公司排名,中國航空工業深圳非航產業發展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深圳pos機研發公司排名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