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聚合掃碼,銀行清理掃碼通道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聚合掃碼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聚合掃碼
pos機聚合掃碼
在央行對無證經營支付“嚴打”后,從清算結構到銀行、再到支付公司,已經對這類“合作伙伴”提高警惕。繼此前多家銀行與掃碼通道“分手”后,日前有消息稱,浦發銀行在3月12日關閉全部掃碼支付通道。浦發銀行對此回應,并未關停全面掃碼通道,但正在對合作商戶全方位監測,并推進掃碼通道向清算組織遷移。
慎對掃碼通道
浦發銀行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行并未全部關停掃碼通道。浦發銀行嚴格按照有關條碼支付業務的相關監管要求開展業務,目前正在與合作機構推進掃碼通道向清算組織遷移事項,相關工作進展正常。該人士同時透露,浦發銀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對合作商戶均做全方位的業務監測,并根據監測數據對合作商戶進行動態調整,相關調整屬于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內容。
雖然浦發銀行否認了全面關停的消息,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慎對掃碼通道已經成為事實。2017年底,就有包括民生銀行廈門清算中心在內的不少公司關停支付通道,特別是聚合支付公司從銀行對接的通道基本上全部關停。
上述變化主要是由于受到監管政策的震懾。央行去年11月下發《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217號文”),核心內容就是以持證機構為重點檢查對象,全面檢查違規為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行為。其中“持證機構”主要指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各地方清算中心。
從銀行的參與方式來看,有支付業人士指出,部分銀行利用自身資質資源“創新”的收單模式,左手接小微支付、右手接無證支付機構,形成了獨特的“銀行系清算大軍”。而217號文并不是一次普通的檢查,之所以機構紛紛與支付通道劃清界限,是因為央行還明確,會成立專門的工作組進行抽查,為無牌照公司提供通道和清算業務的持證機構將面臨處罰。
聚合支付遇危機
說到無證支付機構與聚合支付的關系,有人將后者稱為“溫床”。實際上,聚合支付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無證支付機構“庇護所”的角色。
近年來,隨著我國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一些無證支付機構混雜進支付巨頭和商戶之間潛藏的灰色地帶,違規開展商戶資金清算,被稱為“二清”。業內人士舉例稱,如用戶在小店鋪用支付寶或微信掃二維碼,掃碼的交易信息從App至商戶后,有的并非直接上送給支付機構,而是先去了外包商那里。
之所以聚合支付會應運而生,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分析稱,誰真正擁有用戶,誰就是勝者,這句話也正是支付市場的生存法則。在沒有聚合支付以前,很多商戶和用戶都必須使用同一支付機構才能實現交易,“就像早年一家國有銀行的POS機,只支持刷本行卡,其他銀行卡都不接受,如此一來,其他小銀行就很弱勢了,因為沒有用戶愿意去辦他們的卡”。一位業界觀察人士表示。而聚合支付將多家支付機構整合在一起,類似于“一臺POS機支持多家銀行卡”,用戶可以從多種支付方式中做選擇,商戶使用動力也更強。
但有了聚合支付的掩護,不少沒有牌照的公司肆意從事“二清”,直接開展商戶資金結算,自行控制和支配相關資金,輕則借故拖延結算時間,重則將資金挪做他用甚至直接跑路。
洗牌后的轉型
央行對無證支付機構發布“嚴打令”后,聚合支付的洗牌大幕也就此拉開,先后有多家聚合支付公司主動宣布將暫停商戶收款功能。對于聚合支付未來的發展,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認為,聚合支付作為一種模式創新,有效解決了因第三方支付機構二維碼未能互通導致的市場拓展難題,具有積極的意義。不過,隨著網聯面世和第三方支付業務切入網聯,未來行業內有望出現統一的二維碼標準,屆時聚合支付相對單個支付機構的聚合優勢便不復存在,需要探索新的轉型發展方向。
有的業內人士提出,業務受到影響的聚合支付公司,一大出路便是向真正持有對應業務許可資質者靠攏、建立合作,具備承接能力的持牌機構或能享受到這一輪合規整頓帶來的業務良機。
王蓬博則指出,對聚合支付來講,其實主要就是兩部分功能,一部分是線上的收銀臺等接口改造,還有一部分就是線下商戶的推廣維護,“實際上干的也是當初第三方支付的活,只不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搶市場的時候需要人去推廣,但市場平靜了以后,特別是政策出來以后,這部分市場空間不大了,所以可以看到很多聚合支付轉型成為金融科技公司,幫助銀行和傳統金融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拉流量等”。
分享一位融哥的好朋友花翎,一位資深互金從業者,經常為融哥及小伙伴考察解析各網貸平臺。喜歡的小伙伴可以關注花姐,花哥帶你鑒別真偽P2P平臺,解讀網貸最新政策,領取高息理財福利,陪你觀金融江湖,有浪有風月。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聚合掃碼,銀行清理掃碼通道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聚合掃碼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