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內蒙古自治區移動pos機辦理,打通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內蒙古自治區移動pos機辦理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內蒙古自治區移動pos機辦理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廣大農村牧區,改善農村牧區支付結算環境,打通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2014年3月份,自治區金融辦啟動了嘎查村“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并聯合財政廳、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下發了《關于實施嘎查村“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的通知》。決定自2014年起,利用兩年時間,在全區11224個行政嘎查村每村設立一個“助農金融服務點”,為農牧民提供小額現金跨行取款、轉賬、繳費、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工程啟動后,自治區金融辦協同財政廳、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及相關金融機構積極組織宣傳,建立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合理把握進度,確保工程實現全覆蓋目標。
截至目前,除附近有金融機構網點和無通信訊號的嘎查村外,全區共建設“助農金融服務點”11029個,提前半年實現了工程全覆蓋目標。到今年6月末,通過“助農金融服務點”,完成助農取款52.36萬筆,取款金額3.61億元;完成轉賬交易75.26萬筆,金額86.18億元;累計代理繳費25.67萬筆,金額1673萬元,極大方便了農牧民生產生活,為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服務和保障了自治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
多措并舉推動“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
制定補貼政策 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
為調動金融機構建設“助農金融服務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治區金融辦從金融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專門安排補貼資金,對每個“助農金融服務點”予以2000元的補貼。兩年累計安排補貼資金2205.8萬元,極大地調動了各有關金融機構參與建設服務點的積極性。全區共有93家金融機構參與“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其中自治區90家法人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建設網點9579個,農業銀行建設網點581個,郵儲銀行建設網點816個,內蒙古銀行建設網點53個。
明確建設標準
統一規范服務
以切實為民、便民、利民為原則,自治區金融辦和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在嘎查村“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啟動之初就制訂了詳細的實施細則,對建設標準、規劃選點、組織實施、后續維護、資金補貼、惠民宣傳等做了明確要求。每個服務點必須做到“五位一體”:懸掛“助農金融服務點”統一標識,便于對各服務點進行統一、規范化管理;張貼服務機具使用說明、操作流程、業務范圍,方便服務人員和農牧民操作使用;配備一臺支持辦理跨行業務的POS機,確保不同銀行卡均可獲得金融支持;配備一臺驗鈔機,防止假鈔流入農牧民手中;配備一個保險柜,保障服務點資金存放安全。同時,要求各“助農金融服務點”須建在人群和資金流相對集中、信譽良好的農家小超市、衛生服務站、移動代辦點中,確保服務點建成后良好運轉。
開展實地調研
提高建設質量
為確保各“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質量,自治區金融辦、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多次組成調研組先后赴通遼市、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等地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各盟市“助農金融服務點”的建設進度,并抽查部分旗縣區“助農金融服務點”設備配置完整情況、機具使用情況,以及取款、轉賬、繳費等業務開展情況。同時,要求各級金融辦、人民銀行密切關注已投入使用的“助農金融服務點”的后期運轉,防止出現機具損壞、閑置、丟失等風險。
合理把握進度
有效推進工作
為加快“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進度,自治區金融辦、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聯合向各盟市金融辦、人民銀行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嘎查村“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的通知》,對“工程”建設任務作了進一步細化部署,明確階段目標和完成時限,推進工程全覆蓋目標順利完成。同時,積極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按季度召開“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通報會,總結建設經驗,分享好的做法,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盡快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推動“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盡快完成。
優化覆蓋范圍
縮短服務半徑
為推進“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落到實處,防止出現重設和虛設情況,保證工程的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工程完成質量,根據通信網絡和實際需求,經過認真排查,對“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嘎查村名單進行了調整,剔除了部分有金融機構網點和無通信網絡的嘎查村,增加人口較集中、基礎金融服務需求較大、距離城鎮較遠等需要增設服務點的嘎查村404個和林場牧場170個。通過對“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嘎查村名單的調整,有效避免了服務點盲目建設,實現“助農金融服務點”在嘎查村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
加強宣傳推介
發揮惠農作用
積極組織各金融機構加強宣傳推廣,強化業務培訓,讓操作人員既能熟練操作機具所有功能,也能向農牧民講清助農服務機具的好處和收費標準,讓農牧民放心消費、明白消費。同時,鼓勵各盟市、旗縣充分利用各類集會、活動進行集中宣傳,在旅游點、紀念館、農牧民節日聚集地開辟宣傳長廊和墻體展板進行特色宣傳。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雜志、微信等傳統媒介和新媒介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增強農牧民對“助農金融服務點”的了解和信任,營造出助農金融服務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助農金融服務機具的使用率。同時,“助農金融服務點”也成為“送金融知識下鄉”的宣傳點,通過在服務點擺放金融知識、反假幣、電子銀行、貸款條件等宣傳材料,讓農牧民很方便地了解到相關金融知識及各項銀行業務流程。
千方百計確?!爸r金融服務點”更惠民
讓利于民提高使用率
嘎查村“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啟動之初,助農取款的手續費為8‰。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轉,各金融機構積極制定優惠政策,不同程度降低實際取款費用,最終經人民銀行批準,統一將助農取款手續費由原來的8‰調整為4‰,確保這項惠民工程深入人心,落到實處。如,陜壩農商行對首次安裝機具的助農服務商戶一次性補貼網絡流量費100元,每月補貼運營費100元。河套農商行把助農取款手續費的分成收益全部返還給前來取款的農牧民。烏拉特農商行免除了農牧民金??ㄖg的轉賬手續費,并為每個服務商戶贈送流量費60元,同時承諾在下一年的信貸安排上給予這些商戶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等傾斜政策。西烏珠穆沁農商行將分潤方式由原來的發卡、銀聯、收單和服務點四方調整為全部補貼服務點。太仆寺旗農村商業銀行針對“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后存在的風險問題,為建設服務點的商戶夫婦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從根本上消除商戶的后顧之憂。錫林浩特農村合作銀行在布放機具時向每個商戶贈送SIM卡一張,并預存10個月的通訊費,解除商戶擔心無人辦理業務還需承擔機具通訊費的擔憂,提高商戶設點的積極性。
匹配補貼實現全覆蓋
為進一步調動和提高金融機構“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積極性,部分地區在自治區補貼基礎上,采取配套補貼政策,加大對建設服務點金融機構的補貼,加快工程建設進度。西烏珠穆沁旗對在旗縣以下蘇木鄉鎮、嘎查村建設“助農金融服務點”的金融機構,每新增一臺POS機一次性補貼500元,對開辦流動銀行的金融機構,一次性補貼2000元。
拓展功能助力鄉村發展
借助“助農金融服務點”,銀聯商務內蒙古分公司專門為助農服務商戶建立了“全卡萬通三農店”網站和微信訂閱號,提供農產品供求信息、行情報價、特色農畜產品展示等綜合性助農服務,打造全區特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平臺,支持農牧民通過電子商務渠道銷售農產品,提升農村牧區發展活力,促進農村牧區加快發展。
突出區域特色確保金融普惠
為充分發揮“助農金融服務點”的便民惠農作用,結合民族地區特色和實際需求,突出設點特色。少數民族集中地區的“助農金融服務點”都懸掛了蒙漢雙語業務流程和注意事項標牌,極大方便了群眾取款和消費,受到當地農牧民的一致稱贊。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印發蒙語版助農金融服務宣傳資料,制作蒙語版宣傳專題片,打造特色宣傳,增強助農金融服務的親和力,真正讓農牧民享受到便利金融服務。
“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有的盟市尤其是牧區,地廣人稀,導致部分“助農金融服務點”使用率偏低,業務量有待提高;二是受傳統觀念影響,農牧民對現代支付結算方式缺乏認同,對“助農金融服務點”的信任度有待提高;三是有些嘎查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造成了建點金融機構后續維護的困難,并增加了成本。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助力“十個全覆蓋”
目前,“助農金融服務點”全覆蓋這一項民生工程已經圓滿完成,但是建立農村牧區金融服務長效工作機制仍然還要繼續。下一步以“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為契機,繼續完善農村牧區金融服務體系,加大農村牧區金融服務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方式,轉變農牧民支付結算觀念,建立農村牧區金融服務長效機制,打造自治區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板塊,仍然是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建設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任務。
推進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滿足農牧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一是鼓勵金融機構在發揮好“助農金融服務點”現有功能的同時,積極拓展其他服務功能,逐步將農牧民養老、醫療、水電等費用繳納和農牧民信用信息收集、理財產品買賣等納入服務范圍,將“助農金融服務點”打造成集資金中轉、金融知識普及、惠民政策傳播、市場信息通報、農牧產品展示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性金融助農服務點。二是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農村牧區的金融產品,創新涉農貸款抵押方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牧區的金融扶貧力度,積極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農村牧區傾斜。
加強金融宣傳培訓,轉變農牧民支付結算觀念。
一是強化金融知識宣傳培訓,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雜志、微信等傳統媒介和新媒介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式宣傳,讓農牧民了解金融、掌握金融、運用金融,提升農牧民金融素養,增強農牧民金融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營造良好的助農金融服務社會氛圍。二是加大非現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宣傳力度,提高金融服務意識,普及結算知識,讓廣大農牧民群眾了解和熟悉現代化支付結算工具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有效轉變農村傳統結算觀念,營造非現金結算的良好氛圍。
以“助農金融服務點”為依托,大力發展“互聯網+”,推動金融普惠。
一是依托“助農金融服務點”,進一步升級拓展現有服務功能,與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對接,解決農牧民日常生活消費品“引進來”和農村牧區綠色鮮活產品“走出去”難題,促進自治區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農牧民生活質量提高。二是鼓勵各金融機構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在農村牧區提供便利的存貸款、支付結算、信用中介平臺等金融服務,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拓寬普惠金融范圍,為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爭取補貼,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定期抽查各“助農金融服務點”服務機具的后續運行情況,及時了解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妥善解決。爭取自治區對“助農金融服務點”后續管理和維護給予一定額度的經營費用補貼,確保已經投入使用的助農金融服務機具的持續運營,形成政府、金融機構合力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的長效機制。
(自治區金融辦供稿)
以上就是關于內蒙古自治區移動pos機辦理,打通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內蒙古自治區移動pos機辦理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