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蘭州新區pos機市場,盤活公共資源 緩解城市停車難 ——平涼中心城區智慧停車服務項目實施兩年追蹤調查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蘭州新區pos機市場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蘭州新區pos機市場
盤活公共資源 緩解城市停車難
——平涼中心城區智慧停車服務項目實施兩年追蹤調查
記者 秦玉龍
所有停車位、停車場停車半小時內免費,路邊泊車位夜晚停車免費……記者獲悉,自平涼中心城區智慧停車項目上線運營以來,已累計運營智能化停車泊位6000余個,有效解決了廣大車主“停車難、難停車”的問題。通過智慧停車信息化平臺的大數據分析,路側停車泊位日均周轉次數由1.3次提升到9.0次,最高周轉率25次/天,停車“一位難求”的局面得到了極大緩解,車輛停放井然有序,道路交通環境也得到改善,特別是在商超、醫院、學校等車流密集場所,路邊停車位得到了充分的盤活,市民交通文明意識持續提升。
近日,記者漫步在中心城區的大街小巷,看到一排排汽車沿路邊停車泊位整齊有序地停放,原來車輛侵占人行道停車、停車場亂收費的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這些都得益于精細化車位智慧管理新模式的大力推行,曾經“車位少、停車難、車亂放”的城區多條路段,如今干凈整潔,全路段暢通無阻。
為啥要上馬智慧停車服務項目?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平涼中心城區“停車難、停車秩序混亂”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區小型車保有量約12萬輛,年度增幅約1.5萬輛,每天的車流量約6萬輛,節假日約8萬輛,而各類停車泊位僅有5萬個左右,停車供需矛盾突出。
在智慧停車項目實施前,中心城區尤其是商業區車位經常停滿,道路路側及人行道車輛停放秩序混亂、停車量大。由于沒有統一管理,部分單位及開發商隨意圈占人行道公共資源設置停車場,城市道路公共資源變成了免費的停車場,大多數沿街的商戶長期霸占門前公共資源停車,甚至有些“僵尸車”在路邊一停就是幾個月,而且不按秩序停車,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市容市貌及市民出行,群眾意見很大。而與之相對的是,商業及住宅配建的地下車庫大面積空置,據調查大多數小區地下車位空置率高,多數車主為了圖省錢不愿意進地下車庫,有些車主即使有地下車位,但為了圖方便也長期將車在路邊停放。路側及人行道停車秩序混亂,成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亂點”和“難點”,迫切需要規范化的管理。
為充分發揮平涼城投集團建設城市、經營城市的作用,2019年10月,市住建局授予平涼城投集團中心城區公共區域停車泊位特許經營權(經營期限為2019年10月10日至2029年10月9日)。2020年6月,崆峒區政府與平涼城投集團簽署了中心城區公共區域停車泊位特許經營協議,依托特許經營協議,平涼城投集團組織實施了平涼中心城區智慧停車信息化系統項目,該項目實施范圍覆蓋中心城區城市規劃區,分三個年度實施。項目建設包括路內路外停車泊位管理、停車誘導、移動支付、手機APP客戶端于一體的“平涼市智慧停車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中心城區公共區域停車泊位進行一體化管理,停車位智能化改造采用了“地磁+POS機、高位視頻及封閉道閘系統”的綜合方案,依托智慧停車信息化平臺建設了智慧停車指揮中心,主要功能為前端設備的管理、故障處理、遠程協助、投訴處理等業務。項目于2020年8月開工建設,第一批道路停車泊位于2020年10月10日上線運營。
智慧停車服務實行政府定價,自運營以來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凸顯,停車位周轉率明顯提高,一些長期占用公共資源的“僵尸車”都選擇了停車歸位。根據智慧停車信息化平臺統計的數據,車輛停放時長在30分鐘以下的占50.24%,30分鐘至1小時的占27.56%,3小時以上的占13.06%,大多數車輛都是短時停放。
如南環路陽光花園和聚賢嘉苑的人行道停車,項目實施前日均固定車輛停放約40輛,人行道和道路路側幾乎停滿了車,行人無法正常通行,而且車位基本不周轉,周邊前來辦事的群眾無處停車。項目實施后40個停車位周轉率達到7次/天以上,日均停車超過280輛次以上,以前長期占用人行道停放的車輛都進入小區內停車,公共資源得到了有效的盤活;世紀花園B1區門前的路側停車泊位共40個,項目實施前每天停放車輛約50輛次,周轉率極低,群眾辦事非常不方便。項目實施后日均周轉率達到15輛次以上,每天停放車輛約600輛次,極大地方便了前來辦事的群眾;世紀花園B區周邊柳湖路、桃園路、果園路等路段,道路路側及人行道以前被小區住戶及門店商戶的車輛長期占用,多數市民由于無處停車而選擇不去世紀花園周邊就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營商環境。項目實施后,該區域日常停放車輛明顯減少,絕大多數商業門店普遍反映停車位周轉率的提高直接帶動了消費,項目的實施有效提升了周邊門店客流量和商戶的營商環境。
盤活公共資源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日前,記者采訪了平涼惠民停車場建設服務公司副經理馬元,他表示,自從2020年10月份平涼中心城區智慧停車信息化系統項目啟動以來,已完成中心城區6096個停車泊位的智能化改造,“智慧停車”通過高精度、高性能運算與分析平臺,通過對所有停車位進行平臺整合,實現停車管理共融共通。智慧停車的“大腦”是大數據庫的分析研判,精確查找存量停車資源,為廣大車主提供“一鍵導航至車位”的無感停車、自動計時便捷服務。
他介紹說,車主只需關注公眾號“平涼城投惠民停車”,或下載“平涼停車”APP,填寫車輛信息認證,就可一鍵獲取附近泊位導航、查詢停車記錄、在線繳費等功能,車輛停入車位時,智能系統自動識別車牌信息,同步記錄停車時間,推送停車通知。車輛駛離車位時,同步記錄出車時間,生成詳細訂單信息,推送至車主,并可用手機完成在線支付。智慧停車服務項目配套建成的智慧停車信息化平臺,通過大數據收集、大數據整合和大數據分析,清晰地分析出現有路況車輛停放狀態和車流量。運營2年來,停車位周轉率明顯提高,路邊泊位停車周轉率最高為25.45次,平均周轉率8.46次,“智慧停車”利用市場價格杠桿,顯著減少車輛長期占用車位現象,促進車輛流動,為真正有停車需求的市民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 對于停車服務公司來說,項目實施兩年是用數據說話。而對于廣大市民來說,“智慧停車”給群眾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停車方便了!市民劉赟清楚記得,兩年前去新城區綠地廣場、世紀花園周邊購物、吃飯,想找個停車位至少繞著新區轉三圈,而且還不一定能找到。有時圖方便在人行道上停車還會被交警貼罰單,“一碗牛肉面瞬間漲到一百”這樣的尷尬事情,想必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F在,他隨時開車去都有車位可停車,方便多了。記者和新城區的餐飲店老板交流,他們反映好停車了,吃飯的人明顯比以前多了。
馬元舉例說,2020年以前的虹光路、工貿巷,人頭攢動、垃圾遍地、開車難行。兩年后,那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路寬了、干凈了,車好停了,占道經營不見了。這些變化都得益于近兩年的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惠民工程和“智慧停車”項目,重鋪了道路,改造了排污設施,安裝了路燈,設置了交通標志,劃設了收費車位。原來大家一提起就頭疼的虹光路、工貿巷,如今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大變樣。
中心城區原來的“腸梗阻”如南門北路,也發生了很多變化。眼下的南門北路亂停車的少了,以往堵塞的道路現在暢通了,以往駕駛員為了開車通過亂按喇叭、噪音擾民,現在也明顯減少了,這些是人們直觀感受到的,還有些看不見的習慣也在悄然地發生著改變。
兩塊錢帶來的變化不止于緩解停車難
市民李彬家住西郊,工作單位在老廣場附近。兩年前,他上下班基本上都是開車,因為停車免費。雖然老廣場一帶沒有停車位,但一墻之隔的紅旗街新風巷道路一側可以免費停車,有時候喝了酒不開車,在那里一停放就是一兩天。自從路邊停車泊位開始收費,他每天上下班開車光停車費就要16元,于是他不再開車,選擇了綠色環保低碳出行,要么乘坐公交車上下班,要么早早起來步行上班。
“智慧停車”的順利運營,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出行方式的改變。以前人們習慣于自己駕車出行,無論路程遠近、無論天氣好壞,導致路面車流量大,高峰期一個紅綠燈路口得等近十分鐘才能通過,再加上車位緊張,走哪停車都困難,為了爭一個車位,駕駛員常常發生口角,駕車出行往往伴隨著無奈、抱怨和生氣。如今,停車收費的價格杠桿調節作用凸顯,沒有必要駕車出行的情況下,人們選擇了步行上班或者乘坐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既鍛煉了身體,又省下了堵在路上的時間和駕車帶來的各項費用。選擇低碳出行的人多了,上下班交通擁堵現象也得到了緩解。同樣間接改變的還有住宅小區院內、地下車庫車位使用率的大幅提升,長年停放的“僵尸車”也不見了,大大緩解了路面的停車壓力。
思路一變天地寬,能叫城市換新顏!小小兩塊錢,帶來的變化遠不止這些。
極大改善了城區交通環境。據調查,世紀花園B、C區、金江新城等小區的地下車位停車率明顯提高,世紀花園B1區共有地下車位1330個,項目實施前地下車庫的日均停車量不足400輛,項目實施后車位逐步達到飽滿狀態,大部分車輛都從路邊停車位轉移到了地下車位,道路公共資源被充分釋放,道路交通和人行通道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市容市貌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如虹光路、新民南路、世紀花園B區周邊這些原本交通秩序混亂的路段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曾經的臟亂差典型如今成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樣板。
實現了停車管理智能化。建成了平涼中心城區智慧停車信息化平臺,在公司自營的各類停車場(泊位)實現停車泊位智能化管理,利用現場檢測設備采集的數據在后臺形成了詳細的車流量、經營情況的數據分析,有效輔助了運營管理工作。同時,系統配套研發了手機 APP及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可以為車主提供停車位查詢、車場導航、移動支付、歷史記錄查詢等全流程自助服務,極大方便了車主出行停車,社會反響良好。馬元展望,未來如能逐步將中心城區各類停車場(庫)的數據接入平臺,實現“全市一個停車場”,在方便車主出行的同時,可以讓行業主管部門實時掌握全市的停車泊位數據。
有效經營了城市公共資源帶動了就業。通過市政公共資源特許國有平臺公司經營,達到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一方面改善了城市停車基礎設施,未增加政府財政負擔,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停車流向,提高了車位周轉率,進行了市場化經營城市有益探索,另一方面為近200名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就業崗位。
以上就是關于蘭州新區pos機市場,盤活公共資源 緩解城市停車難 ——平涼中心城區智慧停車服務項目實施兩年追蹤調查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蘭州新區pos機市場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