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到期的pos機安全嗎,牌照數量再縮減 支付行業加速洗牌

 新聞資訊2  |   2023-05-23 10:22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支付牌照到期的pos機安全嗎,牌照數量再縮減 支付行業加速洗牌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支付牌照到期的pos機安全嗎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支付牌照到期的pos機安全嗎

支付牌照到期的pos機安全嗎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汪青 強監管之下,第三方支付行業正在加速洗牌,牌照數量再縮減。

2022年6月26日,央行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公示信息(2022年6月第四批),參與續展的79家支付機構中,10家退出續展,8家中止續展,1家不予受理續展,另外還有8家早期在《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內已主動退出,剩余52家通過續展。

自2010年開始實施第三方支付許可證制度起,市場中共有271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而隨著一輪又一輪的洗牌,有50多家持牌機構主動注銷或被監管機構終止支付牌照。

未來支付牌照是否會持續縮量?行業加速洗牌的同時,分化也在不斷加劇。無論是C端市場還是B端市場,競爭都異常激烈,行業陷入“內卷”;對于中小支付機構而言,如何尋求突圍?

27家未通過續展

根據最新續展公示信息,共有79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續展審查,最終52家通過續展。

在“出局”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未能通行的問題主要包括申請人因涉嫌違法違規被央行或其他行政機關調查,或被司法機關偵查,尚未結案,對行政許可事項影響重大;被央行或其他行政機關依法采取限制業務活動、責令停業整頓等監管措施,尚未解除的;向央行或其分支機構提交申請材料內容存在真實性問題等。

具體來看,匯通寶支付有限公司因被央行摘牌,未能通過此次續展。這也是業內首次主要因“未如實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被摘牌的機構。

8家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被中止續展審查。分別是嘉聯支付有限公司、匯潮支付有限公司、上海瀚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銀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中鋼銀通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江西繳費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本元支付管理有限公司。

其中,作為POS機龍頭的嘉聯支付被中止續牌備受業界關注。對此,該公司回應稱,牌照中止續展期間,公司業務可以正常開展,均不受影響。此前,嘉聯支付曾多次因違規行為收到監管罰單。

此外,有8家支付機構在《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內已主動退出。分別是上海新華傳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東城聯一卡通支付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商連商用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陜西郵政西郵寄電子支付有限責任公司、廈門象嶼支付有限公司、昆明卡互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舟山市明生商盟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浙江銀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因未提交續展申請,故不再續展。分別是上海億付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商業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樂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瑞得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銀博盛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銀信聯(北京)支付有限公司、北京廣聚福支付有限公司、國旅(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支付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今年多家支付機構主動退出或中止續展的情況還是讓業界比較意外。不過盡管支付牌照數量減少27張,但行業整體運行仍然十分平穩,并未出現傳聞線下收單機構有較大變動的情況。”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一直以來,人民銀行堅持強化監管與規范發展并重,持續優化支付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計未來央行將繼續推動支付市場健康發展,牌照縮量也是優勝劣汰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

經濟觀察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27家未續展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大多展業類型包含預付卡發行。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預付卡行業的發展環境已出現變化,優勝劣汰的節奏在加快。一方面,移動支付的優勢令預付卡消費的體驗優勢不復存在,市場出現萎縮;另一方面,預付卡經常被用于洗錢、套現、偷逃稅款等違法違規行為,面臨嚴格的監管環境。

實際上,在“斷直連”及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當下,預付卡機構的盈利空間一再被擠壓。諸多因素推動下,甚至還有市場機構未能有序做好清退工作,出現跑路、失聯等情況。

在引發各類風險事件的同時,這些情況也打擊了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根據日前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中國支付產業年報2022》顯示,部分經營能力不強的機構主動或被動終止支付業務,2021年以來,已有16家預付卡機構退出市場。

王蓬博認為,預付卡類型機構退出市場一定程度上屬于市場自發凈化的行為,但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當前經營狀況良好的預付卡機構都是較早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并以此深度挖掘大客戶的服務需求。這也意味著預付卡機構未來的業務前景主要還是集中在數字化方面,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以及持有重點城市或者全國范圍預付卡支付牌照的機構,可能會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行業陷入“內卷”

從此次續展審查結果分析,目前主動或被動退出的支付機構正在不斷增多。“進入存量市場后,整個行業的展業都陷入內卷狀態。特別是在牌照續展前夕,基本上各家公司都在嚴格管理展業工作和旗下的代理商,防止出現‘幺蛾子’。”某支付機構從業者王先生告訴記者,在經歷前些年野蠻生長后,相關部門正在不斷加大對支付機構的監管,處罰力度也越來越重。

根據新浪金融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央行至少對26家支付機構及部分責任人開出55張罰單,合計被罰金額高達1.02億元。其中,有兩家機構收到千萬級罰單,14家機構收到百萬級罰單。

被罰原因主要聚焦在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違反外包業務管理規定、違反收單業務管理規定、支付交易信息不符合真實性要求等方面。

在王先生看來,行業“內卷”最直觀的體現就是POS機代理人為了自身利益進行“切機”。

近年來,商戶增長本身就比較緩慢,代理人的業務基本上都在存量POS機商戶中搶奪。一般而言,支付公司大多會通過代理商進行展業。這也就意味著,一家代理商可以同時代理多家支付公司的產品?!澳男┖觅u、利潤分點高的產品,這些POS機代理人都門清。這也導致他們經常會用一些手段去搶商戶。比如給那些商戶發一些目前所使用的POS機即將到期,后續費率要漲的信息,再同步推送所謂‘更合適’商戶的POS機?!蓖跸壬硎?,這種“切機”行為對支付機構的損失很大,基本上設備全賠,并且損失了一條線下業務鏈。

眼下,無論是C端市場還是B端市場,競爭都異常激烈。

“前些年C端市場就基本上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占據,畢竟它們有強大的使用場景,即使云閃付陸陸續續砸了很多錢進行營銷搶市場,效果也不太理想,大多數支付機構都放棄了這一塊。不過,像我們這樣一開始就聚焦B端的支付公司,也就是通過收單掙個辛苦錢,業務量做得大點就活得相對好點。”王先生表示。

實際上,無論是頭部機構還是中小機構,都在想辦法謀出路。有些瞄準跨境支付,有些甚至自建電商平臺,都在朝著多元化發展。王先生認為,未來在B端的競爭,主要取決于未來誰能夠拓展更多的產業支付生態,嵌入更多元化的服務能力,才能開拓新的競爭局面,而這都離不開把標準化的服務產品組合成行業特別解決方案。

王蓬博表示,躺著掙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支付機構也要調整經營思路。除原有業務外,機構一定要看到這個牌照的價值,在此基礎上去找到適合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方向,擴展數字化服務需求比較迫切的場景,積極推動一些企業交易數字化賦能型業務,利用自身資源和持牌優勢逐漸積累技術優勢,實現轉型。“比如有些企業將業務重點圍繞大客戶的專門需求,去做企業定制化服務,另外也在不斷把細分垂直行業做深做透,這種實際上也是較好的轉型案例?!蓖跖畈┱f。

以上就是關于支付牌照到期的pos機安全嗎,牌照數量再縮減 支付行業加速洗牌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支付牌照到期的pos機安全嗎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tonybus.com/newsone/51897.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