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機綁定個人銀行卡安全嗎,銀行卡盜刷問題密集爆發 專家來支招教你安全用卡

 新聞資訊  |   2023-03-10 08:51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綁定個人銀行卡安全嗎,銀行卡盜刷問題密集爆發 專家來支招教你安全用卡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綁定個人銀行卡安全嗎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綁定個人銀行卡安全嗎

pos機綁定個人銀行卡安全嗎

話題背景

2015年6月9日,西安市民劉先生新辦理的儲蓄卡被盜刷10萬元;

2014年4月25日,身在戶縣的姚先生發現自己從未離身的銀行卡被異地盜刷;

2013年12月18日,西安警方接到報案,某銀行26位客戶銀行卡被盜刷……

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案件頻頻發生,不只是我省,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類似案件發生。

打開網絡搜索,“銀行卡盜刷”有關信息更是高達108000條,卡被盜刷,已經可以說是個社會問題了。

盜刷緣何這樣瘋狂?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嗎”?我們自己又該如何應對?

7月30日,華商報舉辦了“面對盜刷卡我們可以做什么——陜西銀行業應對用卡安全研討會”,邀請到來自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陳潔、農業銀行陜西省分行永寧門支行營業中心主任勾軍濤、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高級產品經理陳百偉、民生銀行西安分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李亞平、中信銀行西安分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魏承梁、浦發銀行西安分行產品經理薛蔚蘅、興業銀行西安分行銀行卡與收單業務負責人鐘玲、西安銀行電子銀行部謝文軒、恒豐銀行西安分行零售部張力、華夏銀行西安分行個貸審批官王俊等10位“卡”專家,以及業內資深人士雷和平,共同研討用卡安全,給大家支招。

當下現狀

2016年之前盜刷或將密集爆發

明明有著銀行嚴格的風險防控保障,卡片上也承載著持卡人私密的個人信息、甚至銀行卡片一直都安安靜靜躺在持卡人的錢包里,卡上的錢怎么就能不翼而飛呢?

這讓無數持卡人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惴惴不安。

“銀行卡盜刷事件早在2003年就有了。”謝文軒在研討會上表示,當時的作案手段以在ATM機、進門讀卡器等區域安裝設備進行卡克隆為主。銀行隨后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安全防范舉措,如ATM機上采用抖動式讀卡器、防窺屏技術、將進門方式由刷卡改為按鍵等等來預防。此后,POS機克隆卡事件增多,犯罪分子甚至為了防止持卡人接收到交易短信后第一時間阻止盜刷,還常常在深夜零點前后進行盜刷活動。

王俊說:“目前境外盜刷案件逐漸增多?!毖ξ缔垦a充道:“我國目前力推金融IC卡,防范銀行卡被輕易復制,但國外仍有不少國家以磁條卡為主,給復制銀行卡、盜刷以可乘之機。”

“2015年最后幾個月將是銀行卡盜刷的瘋狂高峰期。”鐘玲提醒說,2016年,我國將關閉降級交易,磁條卡將不能再使用。犯罪分子在2016年之前,可能會集中盜取之前掌握的磁條卡賬戶。

銀行卡被盜刷事件頻發:

編輯:秦一喬

根本原因

賬戶信息和密碼被惡意獲取

“其實,不管是在ATM機上、POS機上做手腳,還是發送釣魚網站、木馬鏈接,被盜刷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賬戶信息和密碼被獲取?!蔽撼辛罕硎?,銀行后臺采用秘鑰,工作人員無法獲知持卡人密碼,更不會要求持卡人提供密碼。原則上,銀行賬戶密碼只有持卡人才會掌握,而保護個人賬戶信息特別是密碼安全,才是防止盜刷的最重要一環。

據了解,盜刷犯罪團伙已經高度結構化、專業化和分工化。國際性的犯罪團伙之間,獲取信息、撥打電話、轉移錢財等分工團隊不一定來自同一國家。許多電話詐騙團伙甚至有專人研究銀行信貸政策,詐騙電話中遣詞用語也趨于專業化,使用戶難辨真假。

十位銀行專家根據過往案例,提醒廣大持卡人,銀行卡盜刷中,熟人作案占一定比重,所以。密碼不可輕易告訴別人。

專家們表示,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犯罪分子其實是會養卡的。所謂“養卡”,即盜取客戶相關信息之后,并不一定立刻轉移銀行卡內資金,而是等到卡內資金金額較大之后再行盜刷。

思辨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短板成風險源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支付寶、微信支付、快捷支付等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逐漸興起。支付便利的同時,也因省略部分驗證步驟,給網上支付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恒豐銀行西安分行零售部張力表示,現在很多的盜刷犯罪就是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載體,實現快速將持卡人賬戶中的資金轉移。謝文軒與金融時報陜西記者站站長雷和平也提到,我國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還存在不完善之處。銀行的網上銀行支付過程繁瑣,認證步驟較多,支付成功率低,部分網站為了提高支付成功率,會傾向于選擇支付更快捷的第三方支付,放棄相對復雜的網上銀行,從而使銀行為持卡人設定的部分保護屏障形同虛設。

薛蔚蘅強調,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密碼隨意性強,帶有強烈個人特色,犯罪分子在拿到客戶個人信息之后,通過不斷試驗甚至可以試出客戶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付密碼。

透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短板來看,在整個卡被盜刷的處理鏈條當中,無論是事前的監管、防范環節,還是事后的法律、責任等環節,其制度性的不足或將日漸顯現。雖然監管和法律的出臺總是滯后于實踐,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導致了盜刷卡這一現象愈加頻繁的出現。

如何應對

保護好賬戶密碼,擁有良好的用卡習慣

研討會上,十位專家一致認為,只要大家擁有一定的防盜刷意識,保護好個人賬戶密碼,擁有好的用卡習慣,就可以有效避免盜刷事件。

首先,提高用卡安全意識。魏承梁表示,磁條卡容易被犯罪分子復制,建議持卡人盡快更換為芯片卡;儲戶設置密碼時最好不要與生日名字有關,以防犯罪分子利用盜取的個人信息猜中密碼。謝文軒表示,社交網站的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必須分開,建議開通微信賬戶通知。

陳潔建議常有大額資金需要流轉企業客戶,最好預留一個專屬手機號接收銀行賬戶資金變動提示短信,從而把銀行推送信息和垃圾短信區分開,避免重要信息被錯過。

好的用卡習慣很重要。李亞平建議,持卡人日常消費用一張專用卡(包括綁定快捷支付),這張卡中的余額只要滿足日?;ㄤN就可以。薛蔚蘅建議,不要使用太多的信用卡。長期使用一到兩家銀行的信用卡,銀行會根據持卡人消費記錄分析用卡習慣,提醒不符合本人消費習慣的余額變動,保障賬戶安全。

王俊提醒,持卡人如果曾經前往盜刷案件高發區,如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區旅游,回國后應盡量選擇換卡。李亞平表示,不要攜帶資金量大的銀行卡出國旅游,因為國外銀行卡交易可以不通過密碼進行,一旦被盜刷損失會比較慘重。

最后,及時關注銀行發布的動態信息。勾軍濤表示,在目前的科技環境下,大部分盜刷風險可以防范。一般銀行會在大廳擺放一些安全宣傳折頁,上面的內容包括提醒持卡人注意釣魚網站、不要隨意搜索銀行官網以防登錄假的購物網站,使用公共WIFI要注意安全等,方便持卡人學習防范。陳百偉特別強調,持卡人在辦理各項業務時,務必使用本人手機號,如果手機號發生變化,要及時去銀行變更預留手機號。另外要注意,銀行不會向持卡人發送帶有網站鏈接的短信。

謝文軒提醒,遇見盜刷第一時間報案,第一時間向銀行掛失(口頭掛失有效期是5天,口頭掛失后需去柜臺辦理正式掛失)。如果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被盜刷,也要第一時間向第三方平臺掛失,有時這筆錢在第三方平臺上還沒被轉走,還有機會追回。

不安全用卡行為,你“中槍”了嗎

研討會上,十位銀行專業人士根據過往案例,總結出不少不安全用卡行為,大家不妨對照自查,看看你是否中槍。

1.聚會結束,你大手一揮:“服務員,買單!刷卡,沒密碼!”服務員轉身去前臺刷卡,你繼續坐在座位上聊天,等服務員把卡送回來。

2.酒店大堂,你掏卡讓前臺劃款,轉過頭去和同行好友聊天,直到前臺刷完卡把卡歸還。

3.你出門逛街,連上了公共wifi,想起來自己剛買的衣服到貨了,打開某寶確認收貨輸入支付密碼。

4.去ATM機取款,看也沒看就把卡插入卡槽,毫不防備地輸入了密碼。

5.取款結束收到短信,看也沒看,心想短信提醒真的好煩。

6.你搬了新家或者換了新手機號,有人提醒你去銀行更改一下個人信息,你想能出什么事,有空再去吧。

7.你收到一條短信,貌似是銀行提醒附帶鏈接,想也不想就點了鏈接。

8.你的銀行卡密碼/淘寶交易密碼和自己的微博密碼/微信密碼/QQ密碼一樣,都是姓名、生日等個人信息的簡單組合。

9.你還在使用傳統磁條卡,銀行多次提醒你,及時免費更換IC卡,可你總是那么忙……

華商報記者 陳蕾 趙浪 實習生 張怡萱 于文婷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綁定個人銀行卡安全嗎,銀行卡盜刷問題密集爆發 專家來支招教你安全用卡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綁定個人銀行卡安全嗎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tonybus.com/news/6742.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