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2022 年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回望

 新聞資訊  |   2023-03-07 09:08  |  投稿人:pos機之家

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2022 年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回望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pos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一、智慧停車行業發展現狀

1. 停車缺口持續,行業市場進一步提升

2022年 8 月,公安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汽車保有量達 3.12 億輛,自 2014 年以來平均每年增長率達到 10% 以上。反觀我國停車設施建設,現有供給中,國內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配比為1:0.8,中小城市約為 1:0.5,遠低于發達國家的1:1.3。增速方面尚未有明確的官方數據,但從各地報道來看,每年全國實際新增車位數量也僅在百萬級別。因此,即便汽車保有量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國停車設施建設速度仍遠滯后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國內停車缺口依然巨大,且處于持續擴增當中。

此消彼長之下,“停車難、停車亂”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仍是困擾我國城市交通健康發展的一大問題。而換個角度來看,作為解決我國城市停車問題的重要舉措,智慧停車行業仍具有廣闊增長空間。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規模持續穩定增長,由 2016年的 62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79 億元,2022 年尚未有明確數據,但據相關機構預測,2022 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200 億元,預計到 2023 年,將會達到 301 億元。

2. 政府越發重視,相關政策日趨完善

智慧停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利好政策的支持。城市停車雖僅是城市治理中的精細化一環,但卻直關民生痛點。伴隨“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日益顯著,政府側對城市停車治理愈發重視,相關政策日趨完善。2015 年交通運輸部等七部委共同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首次從“綜合(產業化)、規劃、建設、管理、土地、投融資、收費、信息化”等多個方面對城市停車建設提出全面細致的指導意見。此后幾年間,以指導意見為參考,各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本土化停車治理相關政策。

2021 年 5 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意見》,涵蓋政策、法治、產業、金融、智能化等 22 個方面,并提出到 2025年,全國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車設施為主、路外公共停車設施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信息技術與停車產業深度融合,停車資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車規范有序,依法治理、社會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停車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國家層面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使得各地有章可循,讓停車場建設漸有起色,至此,城市停車包含智慧停車在內,有了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為打造行業營商環境以及促進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3. 企業百舸爭流,行業競爭激烈

廣闊市場空間,良好發展前景,加之利好政策保駕護航,致使近年來智慧停車行業不斷有資本入場。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停車新注冊企業數量從 2014 年至 2020 年呈現上漲趨勢,由 2014 年的 350 家上漲至 2020 年的 2067 家。2022 年 1-8 月新注冊企業數量為 1412 家。

從企業類型來看,大體有硬件、軟件、資本投建運等幾類廠商,部分金融機構、主流銀行也陸續切入,通過與停車場景服務對接在停車支付領域角力。與此同時,隨著行業需求不斷變化以及行業模式日益融合,越來越多的廠商逐漸趨向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包攬從硬件到軟件甚至到運營服務的全鏈條服務,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智慧停車細分領域邊界,進而致使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利好政策的陸續落實、行業企業的不斷實踐,促使智慧停車行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整體來看目前國內智慧停車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運營層面,相關企業數量都很多,市場競爭激烈,所有企業都在加大相關技術研究力度,加速業務擴張,搶占市場份額。

二、智慧停車宏觀模式

層面的發展特點

1. 發展重心由“技術”逐漸轉向“管理”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與往年相比,2021 年至2022 年 8 月新注冊企業數量出現下降趨勢,與此同時,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智慧停車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持續增長,2020 年一度達到 706 項,而 2021 年則迅速減少為 487 項,同樣呈現出下降趨勢。除去疫情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當前智慧停車領域正在面臨發展重心的轉變。

事實上從落地情況來看,現階段智慧停車技術能力一定程度上遠超行業需求,車牌識別、線上繳費、無人值守等基礎智慧技術已得到普遍應用,而由于停車配套“管理體系”不盡完善,致使成熟商業化環境尚未形成,以致車位共享、停車生態融合等多種技術遲遲無法真正普及,或僅在小范圍區域內落地。國內城市智慧停車建設存在著“資源雜、部門多、協調難”等難點,各地在智慧停車實際推進中,逐漸發現難點不在“技術”而在“管理”,也因此行業逐漸將發展重點由“主抓技術”戰略性轉為“探索如何通過智慧化技術幫助相關部門形成完備的智慧停車規建、治管以及運營機制”。

2. 本土化建設路徑逐漸明朗,行業建設思路日趨統一

現階段的城市智慧停車建設,包括大型企業集團化智慧停車建設在內,愈發注重整體規劃。停車資源家底怎么盤清楚?如何用科學的數據來精準地規劃車場去、留、增?建設手續如何科學的刪繁就簡,加快政策落地?分散的職能如何協同運作?相關管理辦法如何與時俱進?需求變化如何實時更新?管理抓手怎么找?技術標準怎么定?又如何實現符合民生需求的靈活定價?這些已成為當前智慧停車建設時首要考慮、著重解決的問題。

我們看到本土化全城大聯網是大勢所趨,杭州“全市一個停車場”將公共車場以及社會經營停車場接入統一支付平臺,真正實現“一次綁定,全城通?!保瑸槌鞘兄腔弁\嚱ㄔO提供了較為完整思路和落地參考。與此同時,各地也在紛紛探索本土化解決路徑,贛州的“五區一體”、南陽的“一網一庫一平臺”、銀川的“路內路外一體化運營”等等。雖具體落地情況有所不同,但整體思路卻逐漸統一,即圍繞“公共資源集中化運營”以及“社會資源聯網化運營”。本土化建設路徑之后的城市停車場建設投資、車位交易、共享運營的健康發展環境終將到來,整個過程既能解決公共停車的需求,又能使市場處于健康運轉當中,進而帶動城市停車行業基建和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

3. 行業需求轉變,下游供應商結構趨于軟硬件分層

行業整體思路的統一化,一方面預示著城市停車治理以及城市智慧停車行業即將迎來關鍵破局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行業需求的轉變。以往智慧停車建設大都為單一車場或單一場景,業內大多數產品及服務也多是圍繞于此。如今面臨“集中化”“聯網化”的趨勢,無論是城市停車的全城聯網,亦或是企業停車的集團化管控,均對智慧停車產品的承載力、功能性以及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期智慧停車行業存在著明顯的重“硬件”輕“軟件”,不少廠商產品供應模式甚至是“買硬件送平臺”。這在車場分散運營的時代或是更為適宜的商業模式,但隨著停車管理“聯網化”“集中化”的需求越發明顯,簡單基礎的管理平臺已無法滿足高并發量、多元化管理的需求,用戶迫切需要更為強大統一的軟件管理平臺。而多數軟件平臺均與相應的硬件品牌深度綁定,這使得用戶可選擇性大幅受限,建設以及升級成本也越發高昂,因此純軟類型的智慧停車廠商應運而生。純軟平臺公司的出現,使得智慧停車軟件與硬件解耦,通過建設統一平臺可實現兼容多品牌、多品類的停車設備,且具備更高承載能力,同時平臺功能模塊也更加完備、自由,產品化的平臺更是可以滿足多車場不同功能自主靈活搭配、快速上線使用的需求。既滿足當下剛性需求,又符合長期發展利益,致使中下游供應商軟件、硬件分層的趨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廠商逐漸傾向于尋求共建生態的共贏模式。

三、智慧停車微觀技術

層面的發展特點

1.“邊緣”技術獲青睞,設備選擇多元化

停車軟件硬件解耦的實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邊緣計算”技術在智慧停車領域的使用。以路內停車來說,主流技術路線主要有 POS 機、地磁、高位視頻、視頻樁、路牙機、平板鎖、巡查車七類。以往產品中,多是將相應算法做到設備內部,但由于設備長期工作于戶外環境,無論是安裝成本還是維護成本都居高不下,同時算法的升級維護也相對困難。

邊緣技術的使用,使得“算法”與“設備”實現分離。物聯網邊緣計算可以聯接云平臺以及普通終端設備,結合云平臺的大數據、AI 學習、語音、視頻等能力,打造出云邊端三位一體的計算體系。這就使得長期架設在室外環境的專業設備可以用普通設備替代,設備選擇多元化,同時還可以與其他識別系統共用設備,實現一機多用。長遠來看,靈活性增加的同時還可大幅降低成本,因此愈發受到行業青睞。

2. 停充一體化技術快速發展,停車生態進一步成型

當前的智慧停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建設內容:

一是停車治理,主要包含普查、立法、備案、整治等內容;二是全城聯網,即社會資源聯網化運營;三是集中運營,即公共資源的集中化運營;四是開放共享,即車位查詢、車位共享、分時租賃等內容;五是放管服,即收費定價、建設許可、用地審批、產權登記等;六是動靜協同,即動態交通、靜態交通融合的大交通;七是生態融合,如車位交易、汽車金融、出租共享、保養維修、停充一體。

七大方面建設并未有嚴格意義上的先后,各地在實際建設中,大都因地制宜,按需選擇部分或全部推進,受制于行業整體發展局限,各部分落地情況也不盡相同,尤其是對其他幾大方面有著強烈依存性的生態融合。然而近年來,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停充一體化”迅速成為行業新興聚焦點?!俺潆娤纫\嚒边@一必然的關系,迅速促進“停充一體化”技術發展以及服務模式的成型與落地。目前相關產品已完成充電設備聯網,接入停車平臺統一集中管理,進而實現車主側“找場充電一端觸達,停車充電一次繳費”。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火熱,“停充一體化”生態必將獲得進一步發展。

四、智慧停車未來發展趨

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很難精準預測智慧停車的未來全部發展走向,根據當前行業發展情況,筆者對智慧停車未來發展談下自己淺薄的理解與大家交流探討。

1. 一二線城市抓存量,縣級城市抓增量

停車難題解決思路主要體現在“抓增量”“盤存量”兩方面。自 2015 年到 2020 年,城市停車治理主要從增量入手,新增路內車位、公共車場。然而一二線城市城區發展相對成熟,現有土地資源難以滿足大量車場新建需求;同時道路資源前期規劃不足,臨時性增加路內車位難以避免對交通產生連帶影響,常常由于各種原因車位線“畫了擦,擦了畫”。因此自 2021年起,一二線城市的建設思路逐漸從“增量入手”轉變為“存量入手”,通過普查存量資源、完善管理辦法、進行專項治理、實現停車聯網等方式打造營商環境,盤活存量資源化解停車難題,與此同時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來促進合理增量。

事實上停車難題早已不是一二線城市所獨有,縣級城市甚至鄉鎮地區,停車問題同樣愈發明顯。對于縣級城市而言,仍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進行長效規劃,在城鎮化推進中合理建設新增車場,從而一定程度上規避掉城鎮化程度高時的停車難題。對此,從短期發展來看,或將出現一二線城市主抓增量,縣級城市主抓存量的發展趨勢。當然,無論是增量還是存量,都將依賴于城市智慧停車建設來實現。

2.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動靜交通一體化將進一步推進

長期來看,融合自動駕駛技術的動靜交通一體化仍是城市智慧停車的一大發展趨勢。如今自動駕駛技術已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甚至部分場景已實現商業化,如智慧園區的巡檢車、物流車以及環衛車。而由于“駕駛”與“停車”的必然關系,自動駕駛技術與智慧停車技術的融合也在不斷的嘗試中,如通過無人巡檢車實現對車場的巡檢,不僅能夠精準統計車位占用情況,實現車位精準引導、反向尋車,并且能夠實現場內無人值守,在現有的出入無人口值守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全方位的停車場無人值守。除去“非載人”的場景外,通過單車智能與停車場系統聯網的技術,現在已能實現停車場內自動泊車,即“入口下車即走,入場時一鍵自動泊車、離場時一鍵召喚車輛”,這樣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自主泊車”在某些場景下也已有了實際的落地應用,例如天津生態城的億利精靈樂園停車場。隨著自動駕駛以及城市智慧停車不斷發展,相信未來動態交通以及靜態交通的融合程度將進一步加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動靜交通一體化。

結語

2022年以來受疫情反復、地緣沖突長期化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環境空前復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承受壓力,由于多種因素的疊加作用,于智慧停車行業而言,雖整體進度有所放緩,但長期建設需求依然廣泛,宏觀層面或將面臨行業的集中化與大融合,微觀層面或將迎來技術重構與生態發展。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2022 年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回望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發請帶上網址:http://www.tonybus.com/news/5800.html

你可能會喜歡: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