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刷郵儲信用卡手續費,5家銀行去年信用卡量破億 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刷郵儲信用卡手續費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pos機刷郵儲信用卡手續費
盡管去年下半年部分銀行信用卡主動風險管理、壓降規模、發卡減速,但截至去年6月末,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信用卡發卡量相繼突破億張,成為繼工行、建行、招行之后,信用卡“億張俱樂部” 新成員。
高速發展的信用卡業務已成為銀行中間業務的重要構成,銀聯統計53家銀行信用卡去年全年收入過億元;年報數據顯示,和信用卡收入直接掛鉤的信用卡交易規模去年增速驚人,“盤子”做到最大的招商銀行信用卡交易總額高達3.79萬億元,其次是交通銀行信用卡交易規模高達3.07萬億元。
從數據來看,信用卡的收入來源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銀聯統計,信用卡分期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近4成、成第一大收入來源;有代表性的招行信用卡去年667億元總收入中,信用卡利息收入 459.79 億元、占比已近7成。
銀行信用卡資產管理仍值得重視。
10家銀行披露了去年的信用卡不良率,其中3家控制住了信用卡的不良率,6家不良率同比有抬升;6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超過1.5%。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逾期90天以上不良貸款認定趨嚴,嚴監管下網貸、現金貸等整頓出清,消費金融行業“共債”現象顯現等,帶來不良率有所抬頭。
去年12月底以來,多家銀行信用卡嚴查申請人資質、甚至降額封卡。信用卡資深觀察人士董錚向券商中國記者分析,“信用卡的風險管理壓力固然存在,一些發卡大行主動進行了風險管理和控制,很有必要;與此同時,從當前信用卡市場卡量、人均持有規模、卡均額度來看,發卡行不應該僅僅是‘跑量’;還應該重視深耕細作,針對不同客群細分、提高運營效率?!?/p>
多家銀行去年下半年發卡減速,5家信用卡量破億
和大家普遍感受的信用卡越來越多的印象稍有出入的是,2018年信用卡發卡增速有所放緩,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和四季度,甚至出現環比下降。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銀行信用卡發卡總量6.86億張,同比增速是11.66%;而在2017年該數據同比增長26%(近年最高增幅)。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6大國有銀行和全國股份行(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暫未發布數據)的年報、半年報發現,去年6月末,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發卡量相繼突破億張,成為繼工行、建行、招行之后,信用卡“億張俱樂部” 的新成員。
過去一年,在新增發卡量上,農行新發信用卡1801.06萬張、增量規模居首。浦發、中信、光大等股份行保持高速增幅,新增發卡量均在1500萬張以上。在數位銀行信用卡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卡仍處在增量擴張階段,是投入大量資源的潛力業務。
信用卡業內“龍頭”招商銀行,未在年報披露增速數據;但從去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招行、平安這兩家零售業務見長的銀行,在信用卡發卡增速上有所放緩。不過,盡快增速放緩,招商銀行2018年全年信用卡交易額3.79萬億元,運營效率和創收能力驚人。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近三年來被一度用“狂飆”來形容的信用卡發卡擴張,在去年下半年明顯放緩。數據上看,去年下半年,工行新增發卡量收縮最明顯,相比6月末減少了500萬張;中信銀行去年雖然同比保持高速增長,但看下半年環比增速也有所放慢。
仍保持較快擴張的有浦發、光大和民生銀行,尤其是浦發銀行下半年發卡量環比增速逾70%。在不良率上,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和浦發銀行也相對最高,分別達到2.15%、1.85%和1.81%。
與之相應,各家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去年也均保持了高速增長,在全行零售業務中增幅亮眼。后起發力直追的的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余額同比增幅分別達到了49%、34.93%和36.77%,增速相對靠前。同時,部分行主動進行風險管理,壓降了貸款增速;融360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下半年8家銀行增速都有所放緩。
分期業務“創收”占比不斷提高,招行信用卡利息收入占7成
高速發展的信用卡業務已成為銀行中間業務的重要構成。數據顯示,直接和銀行信用卡收入水平掛鉤的的卡交易規模去年增速驚人。招商銀行信用卡“盤子”做到最大,高達3.79萬億元,其次是交通銀行信用卡交易規模高達3.07萬億元,而且兩家還分別達到了27.74%和35.19%的高增速。
增速亮眼的還有平安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同比增幅分別高達76.1%、51.42%、39.49%和36.7%;運營效率驚人的平安銀行,雖然發卡量不過5000萬張,但是全年交易額2.72萬億元,在規模上僅次于招行、交行、建行和工行;浦發、中信和光大銀行,盡管發卡量均在4000萬張左右,但是去年交易額也都分別達到了1.81、2.08和2.29萬億元。
信用卡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三處:息費收入(含分期或逾期)、刷卡回傭和年費收入。信用卡的交易額規模,體現著持卡用戶的消費刷卡量(規模)和活躍度(頻次),與之掛鉤的刷卡回傭,長期以來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來源。不過,從數據看,信用卡的收入來源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今年年初,銀聯發布統計,去年全年的銀聯數據客戶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整體同比增長36%,53家銀行收入過億元;在收入結構方面,分期收入占比提升高達36.7%,為信用卡業務第一大收入來源。
從去年年報看,招行、浦發、中信、民生、光大銀行、建行公布了2018年信用卡業務收入情況。招行信用卡業務總收入最高,高達667億;浦發銀行信用卡業務總收入552.78 億元,同比增長 13.39%;中信銀行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 460.23 億元,比上年增長 17.81%;民生銀行全年實現非利息凈收入280.73億元,同比增長33.82%;光大銀行收入390.39億元,同比增長39.43%;建設銀行相關手續費收入突破350 億元,增長超過15%。
信用卡收入來源構成方面,僅招行、中信2家銀行有完整的數據披露。招行信用卡去年667億元總收入中,信用卡利息收入 459.79 億元,同比增長 16.29%,在總收入中占比68.93%,已逼近7成;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 207.22 億元,受益于交易量增長,同比增長38.95%,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卻是31.07%,僅約3成。
另一家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 460.23 億元,比上年增長 17.81%,其中分期業務收入 193.10 億元,非利息凈收入 308.15 億元,分期業務創收貢獻不斷提升。
信用卡的快速增長,對各家銀行的中收貢獻也不小。中信銀行信用卡非息收入占全行非息凈收入的53.46%;郵儲銀行銀行卡及POS手續費收入129.52億元,較上年增長了27.77% ,主要來自信用卡消費和分期規??焖僭鲩L;建行去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 461.92 億元,增幅 9.35%,主要是信用卡發卡量、分期業務和消費交易額保持較快增長。
去年信用卡貸款逾期788億,6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伴隨著信用卡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其資產質量水平、業務風險是否在合理水平,也備受關注。從年報數據來看,10家銀行披露了去年的信用卡不良率,相比上年,10家銀行中3家銀行控制住了信用卡的不良率,有6家信用卡不良率均同比有抬升。
不良率最低的是建行信用卡0.98%,水平最高的是民生銀行信用卡2.15%。其中,招行跟去年持平,為1.11%;交通銀行和農業銀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分別為1.52%和1.66%。
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達2.15%,同比上升了0.08個百分點;其次是中信銀行、浦發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別為1.85%和1.81%,這兩家去年高速擴張的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升幅也最快,中信銀行、浦發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上年末分別升高了0.61個百分點和0.49個百分點;此外,郵儲、平安、浙商和建設銀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盡管相對比來看,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比全行的不良率和零售板塊的整體不良水平要低,但是10家中有6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超過1.5%、數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逼近2%,再考慮到逾期不良暴露及統計上相對滯后,銀行信用卡資產管理仍值得重視。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銀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88.61億元,環比增長18.93%,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15%,占比較2017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同比增速較上年明顯放緩。不過,細分到去年各個季度來看,逾期半年信貸未償總額環比三季度末下降了10.5%,不難發現,去年全增速放緩的一大原因是,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去年四季度壓降明顯。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的理解是,“多數信用卡大行不良率上升,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消費金融行業的‘共債’現象嚴重,再加上發卡量和貸款余額增速放緩,導致信用卡不良率更加凸顯出來。另一方面,監管趨嚴,銀行90天以上逾期不可再長期停留在關注類貸款、必須劃歸為不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某些銀行(信用卡)不良率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多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開始傾向于保守策略,申卡和批額都比以前謹慎?!?/p>
中信銀行提出,去年受現金貸等行業亂象影響,國內信用卡貸款不良率有所提升,但“對比國際經驗看,當前中國居民杠桿率、信用卡應償余額占比、人均持卡量等前瞻指標仍處于較安全水平,信用卡業務仍有廣闊發展空間?!?/p>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原標題:5家銀行去年信用卡量破億,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高增長下不良貸款余額達788億)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刷郵儲信用卡手續費,5家銀行去年信用卡量破億 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刷郵儲信用卡手續費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