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中國手刷pos機鼻祖,中國餐飲O2O融資變遷史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中國手刷pos機鼻祖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手刷pos機鼻祖
談中國餐飲O2O融資變遷史,需先談餐飲O2O是什么?很明顯,餐飲O2O的兩個主體是餐飲業和O2O,度娘的解釋是:
餐飲業:指的是食品生產經營行業,通過即時加工制作、商業銷售和服務性勞動于一體,向消費者專門提供各種酒水、食品,消費場所和設施。按歐美的《標準行業分類法》定義,餐飲業指的是以商業贏利為目的的餐飲服務機構;據中國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定義,餐飲業指的是在一定場所,對食物進行現場烹飪、調制,并出售給顧客主要供現場消費的服務活動。所以,在國內,餐飲業不只是服務業,也不只是食品生產行業,而是服務制造業。
O2O:OnlineToOffline的縮寫,指的是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平臺。
所以,餐飲O2O=餐飲+O2O、餐飲XO2O、傳統餐飲的互聯網化、互聯網餐飲的實體化。傳統餐飲企業通過互聯網工具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后的全渠道營銷銷售、支付的閉環以及客戶管理體系的打通,最終實現信息化管理,提高整體營收。
看完餐飲O2O談國內O2O的融資現狀,其關鍵詞為溫吞、火爆、虛報、寒冬、VC。
獲得融資的餐飲O2O企業,多數為互聯網人創辦的餐飲企業,拿的是風險投資(VC)的錢。對于VC而言,投資項目看的是創始人個人魅力、團隊執行力和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押寶賭博行為。
傳統餐飲企業發展數十年,估值低于承載幾載的互聯網餐飲企業的案例比比皆是,傳統餐飲人在覺醒消費場景的轉變后,看到互聯網人的野蠻打法,不只優惠外加補貼,此時傳統餐企為何非要用自己的血汗錢蝸牛慢爬。
于是,互聯網餐飲企業和傳統餐飲企業都將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消費及產業升級帶來的轉變而改變,除了拿VC的錢,兩者還相互投資,預備跨界合作,提升融合速度。
說到底,不只企業在找VC,VC也在找項目,創業項目爆發式增長,VC管理的基金數以億計上升,融資的項目變多了,倒閉的項目也變多了,VC開始投資給每個企業的錢變少了,融資金額越報越高了,于是融資就從火爆變成了虛報,隨著虛報的泡沫不斷擴大交融,VC無法承受融資額之重及以獲取用戶數據為目的的無底洞燒錢戰略,投資變得更加理智、條件更加苛刻,資本寒冬逼近,泡沫大的企業兩條路,一是爆破,二是抱團取暖,繼續融資。
餐飲業作為O2O的第一個試水且深入探索的行業,其資本市場一直波瀾不斷。發展至今,億歐網將中國餐飲O2O變遷總結為四個階段:團購、外賣、系統、品牌。
2010——2012年 團購
O2O概念由美國人AlexRampell在2010年8月提出后,時隔一年,2011年8月后逐漸在中國被普及傳播,對標國內當時的商業模式,除了電商就是團購,與O2O的全渠道營銷、支付閉環、線上線下客戶體系打通等特質相匹配的重任便落到了團購的身上。彼時,團購的主要應用場景在餐飲行業,且在2010年出現千團大戰景象,這一年獲得融資的企業有美團網、團寶網、拉手網的A、B輪融資,24券、F團、滿座網、嘀嗒團的A輪融資,金額在千萬級到億級人民幣;2011年正是團購火爆程度持續,拉手網、24券、美團網、F團均獲得C輪千萬級至億級美元,且24券已到D輪融資;到2012年獲得融資的團購企業明顯減少,只有買好網、58同城、大眾點評網、高朋網獲得融資,后三者均屬D輪階段;2013年獲得融資的企業則更加少。
中國團購的興起緊隨美國團購鼻祖Groupon之后,Groupon成立于2008年,2010年底傳商榷是否接受Google收購,正式進入資本市場高峰,給中國團購市場帶來轉型,并經過了2010年的興起、2011年的泡沫、2012年的理性后,2013年已基本穩定,美團網被認為是中國團購市場的最強“剩者”,中間雖有百度糯米和阿里口碑的插曲,但相差甚遠,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已于2015年10月合并。
商家做團購的目的是拉新,但團購熱潮退出后,平臺由補貼簽獨家,到壟斷餐飲市場,B端商家已被傳統餐飲企業列為第一大坑,模式的可持續盈利性遭到質疑、用戶拉新也成為偽命題,商家已經排斥團購平臺,僅做營銷不做交易,中國餐飲O2O融資變遷已進入第二階段。
2012——2013年 外賣
外賣O2O網站多成立于四五年前,餓了么和杭州點我吧均成立于2009年,到家美食會和生活半徑則成立于2010年,2007年成立的飯是鋼已于2011年淡出用戶視線,多數的外賣O2O平臺初成立時期較苦逼,在幾乎沒有融資的情況下與訂餐電話競爭,扭轉用戶訂餐習慣,隨著團購玩家在此之前對市場的教育,逐漸養成了用戶網上訂餐的習慣,2012年以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外賣O2O順應用戶習慣從PC端向手機端轉移;2013年5月后,美團兩大外賣O2O網站Grubhub和Seamless合并,其IPO提上日程。中國外賣O2O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的視野。億歐網曾匯總,德國外賣公司DeliveryHero的子公司外賣超人2012年8月成立;2013年6月,阿里系外賣O2O平臺淘點點(如今已并入阿里口碑)上線,三個月后淘點點成為獨立事業部;9月,京東和晨興創投領投到家美食會;11月餓了么宣布融資2500萬美元;2013年12月,籌備半年多的美團外賣正式推出;2014年1月,大眾點評也跟著上線外賣業務。
美國的10家新興外賣O2O平臺,像EATClub, Munchery , Sprig , Caviar , Spoonrocket, Fluc, DoorDash, BlueApron, Plated和 GoodEggs,多成立于2010年到2013年間,估值均超過1億美元。在國內,隨著餓了么、美餐網、淘點點、美團外賣、大眾點評外賣,以及后來的百度外賣的成立,讓整個外賣O2O市場戰役的主要參戰者就位,外賣O2O市場格局基本已定,以輕重模式為代表的餓了么和到家美食會,均在2011到2014年每年拿到一輪融資,目前已到D、E輪階段,金額也在千萬到億級美元之間;點我吧和到家美食會均在2015年獲得阿里系口碑的C輪投資,金額也在數億級人民幣。
但外賣O2O行業的物流、安全以及邊際成本無法降低,盈利空間有限等因素也一直困擾著外賣平臺,對于商家而言,外賣O2O的確為餐廳帶去了增量,但依然無法克服時間和空間的天花板,餐廳在用餐高峰期前廳和后廚的運力均已飽和,無暇顧及外賣來的訂單,用餐時間雖可前后錯開1個小時但效果不佳。中國餐飲O2O融資變遷已進入第三階段。
2013——2014年 系統
商家經過了團購的觸網教育,外賣O2O的增量嘗試,開始認識到平臺通過商家的優惠賺取流量,通過合作獲取數據,最終消費者畫像及重復營銷的權利都不在自己手里。但好在如今的傳統餐飲企業老板已經認識到消費場景的轉變,用戶習慣的升級,餐飲互聯網化勢在必行,且需要建立自己的客戶管理系統及產業鏈體系。前期,傳統餐飲企業嘗試建立網站、微信公眾賬號以及APP,嘗試效果不太理想;部分傳統餐飲老板開始學習互聯網餐飲企業,將品牌人格化,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賬號,將品牌曝光的同時吸引粉絲,培育種子用戶和死忠用戶以及鐵桿粉絲。通過營銷積累用戶數據是餐飲O2O大數據的開始,從2012年到2013年,客如云、客來樂、美味不用等、大嘴巴、悠先點菜類的餐飲軟硬件公司成立,并于2013年獲得種子輪融資,2014年獲得A、B輪融資,金額可達千萬級美元,當然也有大嘴巴這種獲得大眾點評5000萬人民幣后退出北京市場轉型的平臺和成立于2006年的雅座類元老級系統平臺的存在。
隨著大眾點評于2014年大肆布局餐飲后端軟件市場,投資上海智龍、石川科技、天財商龍、食為天信息(黑馬軟件)等,傳統軟件眾企業進入資本市場,POS、CRM、ERP的餐飲業信息化1.0已經逐漸被移動互聯網滲透,餐飲企業發展互聯網餐廳,主動擁抱互聯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餐飲業信息化2.0時代馬上來臨。
餐飲線下管理系統分為內部和外部,內部即以上介紹的核銷、訂座、排隊、點菜、預訂、叫號、外賣、驗券、CRM(客戶關系管理)和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外部為餐飲產業鏈系統,受資本追捧的平臺大多成立于2014年,比如飯店聯盟、美菜、鏈農、小農女、天平派、鮮供社等,同年,基本獲得千萬及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機構有包括紅杉中國類的知名VC。如今,食材供應鏈市場已有餓了么、美團等餐飲O2O巨頭平臺進入,2015年8月,餓了么上線“有菜”、10月,美團上線“美團菜市場”,該市場將越來越有趣。但融資困難、大型餐企“啃不動”、物流配送門坎高等瓶頸逐漸浮出水面,餐飲B2B平臺將受到一定限制。
2014——2015年 品牌
品牌,指的是人們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售后服務、文化價值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一種信任,簡單地講,品牌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可以為擁有者帶來溢價、產品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
餐飲業作為切入O2O最早的行業,其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已經受過資本的洗禮,除了上面提及的團購、外賣、B2B系統外還有細分的訂餐、叫號、排隊、點菜、營銷、上門、半成品凈菜、準成品及互聯網餐飲品牌等。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都是傳播者和自媒體。餐飲行業是個傳統而古老的行業,從業者素質不高且固執內斂,受到市場的沖擊后,逐步開始將自己放在聚光燈下。品牌是商品的附加值,擁有定價權。到陌生的城市,用戶可以看到肯德基、麥當勞感覺到信任感,因為了解其安全性、性價比和用餐模式。同理,品牌照樣會給投資方安全感和熟悉感。因為品牌是一個長期系統性塑造的形成過程,從產品到品牌需要產品、模式和品牌三個階段的磨煉過程。
用戶消費習慣及市場交易場景的轉變倒逼傳統餐飲企業轉型,在傳統企業創業、互聯網企業創新的大軍中,中國資本方對餐飲O2O行業已經成型的領域將只偏愛于品牌餐飲O2O企業,以餐飲O2O融資變遷史上的團購、外賣以及B2B系統領域為典型,包括互聯網餐飲品牌和傳統餐飲的半標準化品牌,類似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和到家美食會、美菜和鏈農、豆果美食和下廚房、黃太吉和人人湘、叫個鴨子和挑食美食送、美味不用等和悠先點菜、客如云和雅座、青年菜君和筷好味等以及綠茶、海底撈和外婆家等。
2015——XXXX年 ?
創新型餐飲O2O領域較難,目前餐飲市場消費場景有分家庭、堂食和外賣以及供應鏈,每個領域的交易場景分為前端和后端,前端強調個性化、差異化和極致體驗,后端強調工業化、安全性和便捷性。
未來有可能存在的餐飲O2O大市場在于90后、00后懶人經濟下催生的家庭食用場景和小而美及虛擬現實智能餐廳:前者快節奏、家庭小型化、安全性,存在的餐飲O2O業態包括半成品凈菜、廚師上門、生鮮果蔬到家以及準成品即食等;后者服務和環境個性、體驗一流。
這,也許是中國餐飲O2O融資變遷史的第五個階段;也或將是餐飲O2O的未來形態。
本文作者李雙,億歐網專家作者,微信:youyou316628;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億歐網”;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網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以上就是關于中國手刷pos機鼻祖,中國餐飲O2O融資變遷史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中國手刷pos機鼻祖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