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支付架構,第三方支付牌照發展之路在何方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支付架構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pos機支付架構
pos機支付架構
伴隨著國內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地位日益突出,第三方支付牌照更是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心。目前,國內第三方支付監管力度持續加大,支付行業市場壟斷格局凸顯,支付牌照發放渠道早已關閉,而前期的支付許可證相繼面臨續展,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然進入存量洗牌階段。未來,支付牌照的數量將進一步壓縮,而牌照含金量將進一步提升,圍繞支付牌照的并購整合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唯有真正實力雄厚的企業才能站到最后。
一、國內第三方支付牌照進入“洗牌”階段
新一輪第三方支付牌照“洗牌”深入推進,已出現多家淘汰出局者。201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通過第一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請,此后又陸續通過8個批次牌照的申請,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人民銀行9個批次共批準了271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請。隨著第三方支付牌照5年有效期的相繼到來,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面臨新一輪續展的審批。截至目前,央行共已經公示注銷了24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市場上僅剩下有效牌照247張。
表1我國第三方支付牌照審批及續展狀況
二、支付寶、財付通壟斷地位日益凸顯,中小支付機構面臨生存考驗
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型支付機構如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和QQ錢包)憑借其廣泛的客戶基礎所占支付市場比重不斷擴大,“強者恒強”成為第三方支付行業準確寫照。目前,移動互聯網寡頭憑借其廣泛的應用場景聚合能力占據著絕大多數的客戶資源,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中占據著絕對霸主的地位。2016年我國移動支付規模達157.6萬億元,其中支付寶與財付通兩大巨頭交易規模市場份額達94%,其在應用場景聚合以及消費流量上的壟斷幾乎難以撼動。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2.7萬億,其中支付寶與財付通共計市場交易額達20.9億元,占比達92%。
圖1 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情況
行業競爭加劇,支付市場的寡頭格局已然成型,留給中小型支付企業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支付寶與財付通作為國內第三方支付領域的絕對霸主,除傳統的網購、充值等經營范圍,其業務領域愈發呈現出全方位延展趨勢;加之二維碼技術的便利,基于銀行卡的POS機支付也開始形同虛設,對于兩大巨頭向社會全領域延伸更是如虎添翼,而中小型支付機構市場不斷萎縮,甚至面臨淘汰出局。盡管目前市場上有效的第三方支付剩下247張,但其中大部分牌照擁有企業長期以來經營存在的種種問題,一部分企業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并未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大多數中小支付機構的未來發展前景并不明朗。
嚴峻的生存環境使得絕大數中小微支付機構開始尋求各自的夾縫生存之道,部分支付架構完成業務轉型進而獲得一線生機,而部分機構卻選擇打政策法規的“擦邊球”,通過非法挪用或占用沉淀資金等途徑謀利。那么,隨之而來的必將是國家的監管與懲處。
三、第三方支付監管趨嚴,行政處罰與牌照審慎雙管齊下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第三方支付規范性政策頻出,不斷加強對支付機構監管,營造出第三方支付良好氛圍。近年來,央行陸續在銀行卡收單外包、支付牌照續展、銀行卡清算、網絡支付、二維碼支付等眾多領域出臺相應規范性政策文件,引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表2部分國內第三方支付相關政策文件概況
自從第三方支付機構爆發重大風險事件以來,監管層的處罰頻率和力度明顯增加。2017年以來,央行已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多張罰單,部分罰單達到百萬級以上。2017年5月,央行給財付通和支付寶兩大支付巨頭各自開出3萬元監管罰單,雖然罰款金額不大,但透露出央行對于整頓第三方支付市場亂象的決心。
表3 2017年央行對于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處罰信息
央行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市場監管力度,不僅針對日常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違規問題開出罰單,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審查更加謹慎,更是撤銷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資質。2015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文件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流程、提交材料等環節,以此引導現有支付牌照企業續展申請工作。
2016年12月20日,央行第三批支付牌照續展結果公示,上海通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因違反《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的通知》規定(通過偽造、變造、隱匿數據等手段故意規避監管要求,或惡意拒絕、阻礙檢查監督的)而不予續展,這也是首次出現不予續展情形。2017年6月26日,央行公布第四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結果,其中9張未通過續展,2家支付機構因為違規而縮減業務范圍。除以上9張牌照未能續展,另有4張牌照已經注銷(1張主動注銷,3張因為違規被注銷)。
圖2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流程及相關材料
央行的支付牌照續展結果也折射出未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態勢。首先是審批更加嚴格,支付牌照數量減少。在央行堅持“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提高質量、有序發展”原則下,部分支付機構的支付牌照合并;而對于違反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支付許可證》續展工作的通知中規定的企業,則直接不予續展,可以預見,接下來支付牌照的數量將進一步縮減。其次是支付業務整體的優化特征明顯。財付通、快錢、銀盛、網銀在線等在牌照續展中都主動終止了固定電話支付業務,易寶、迅付、匯付、上海德頤均在牌照續展中停止其在某些省市開展業務,整體上看,國內支付市場呈現出結構優化特征。
四、現有支付牌照企業發展之路在何方
圍繞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并購整合將成為未來支付領域的重要趨勢。第三方支付的強監管將成為新常態,而隨著牌照數量持續減少,現存牌照的含金量將持續上升。一方面,國內第三方支付監管力度加大,加之行業內支付機構巨頭長期霸占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小微獲得支付牌照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業務轉型成為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對于外圍大型集團企業而言,支付閉環是實現生態閉環最好的解決方案,支付牌照成為關乎交易閉環構建成敗的核心,而央行早已經暫停了支付牌照的發放,形成政策壁壘,為了業務布局、拓展互聯網金融,并購整合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成為最為直接有效的途徑。
現有支付牌照將進入存量的洗牌期,事實上,京東、海爾、唯品會、平安、美的、萬達、小米、美團點評等公司就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得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支付機構被收購??梢灶A見,有資本實力、資源優勢、技術能力、合規意識和發展前景的機構,將有望成為未來支付牌照的擁有者,并更好地發揮出支付牌照的市場效能。
賽迪觀點:綜合看來,第三方支付監管政策不斷收緊,將進一步推動國內支付行業規范化;支付寶、財付通等壟斷支付行業的格局成型,中小微支付機構面臨競爭壓力,業務轉型成為必然選擇;支付牌照數量“只減不增”,加之外圍大型集團企業迫切交易閉環愿景,支付牌照收購、合并或將變成常態化。第三方支付行業已進入大浪淘沙階段,唯有真正實力雄厚的企業才能站到最后。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支付架構,第三方支付牌照發展之路在何方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支付架構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