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于pos機副業怎么做,是怎么騙到你的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pos機副業怎么做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tonybus.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pos機副業怎么做
《認知覺醒》,是一本好書。
可以幫助我們洞悉事物運轉的底層邏輯,讓我們真正開啟自我改變的源動力。
最近一周,我重新翻開了這本書,又得到了很多全新的感悟。
其中有一節的標題是這樣的:莫迷戀打卡,打卡打不出未來。
這就很有意思了。
自20年以來,各種知識付費野蠻生長,「打卡訓練營」就是其中一支主力軍。
別說是20年至今了,更早的一幾年的時候,打卡就非常盛行了,
像什么記單詞打卡、早起打卡、跑步打卡等,這類軟件太多太多了,
既然市場存在,那必定是有理由的,而且是真的有某種好處,才能流行起來。
那這里為什么說“打卡打不出未來”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很多人對打卡的理解只浮于表面,卻沒有深入了解它的底層邏輯。
結果自然就是被“打卡”給牽著鼻子走了。
千萬不要忘記,打卡只是一種工具,只是一種手段而已。
▌ 01打卡的結果大概率是什么?這類打卡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為了讓自己養成學習成長的好習慣嗎?
但是結果發生了什么呢?
我曾經參加過好幾次讀書打卡,而且成就感滿滿。但最大的問題是,我現在居然想不起來那幾次打卡我都看了什么書?又得到了哪些收獲?
而且,在打卡結束之后的好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是賭氣似的再也不想碰書了。
我還參加過早起打卡,但是我記得那個時候到了后期,我就是鬧鐘一響,掏出手機打個卡,然后扔掉手機,被子一悶繼續睡了過去。
直到打卡結束,我也沒養成早起的習慣。
很多人都跟我是類似的情況。
那么,這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呢?
▌ 02原因:打卡導致了動機轉移當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時候,
我們對于學習成長是非常有動力的,而且樂于其中,享受成長的快樂。
這種情況下,不需要意志力去支撐,我們的內心也有著一股沖動,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讀書、鍛煉、寫作等,
而這,就是「熱愛」!
試想一下,就像男人愛美女一樣,在沙灘上給美女涂防曬油是一件很累的事兒嗎?
同樣地,
當你對讀書很享受很熱愛的時候,你只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任窗外風吹雨打也不會打擾你沉浸于書中的世界。
根本不會覺得累。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熱愛會進入枯竭期(很正常的一個現象)。
如果沒有打卡,那么讀書愛好者的做法就是,直接放開一兩天不去看書,出去走走散散心。等放松了一兩天后,熱情就會再一次補滿,也就能重新投入到新一輪的閱讀之中。
健身更是如此,不僅是心理,還有身體在一輪的鍛煉之后,需要留出幾天好好休息一下,重新在身體里積蓄各種營養物質、激素、各種類型的細胞等,才能更好地開始新一輪的負重訓練。
但是,如果我們加入了「打卡」這一個動作。
我們的這份動機,很可能就會被它給轉移掉了。
一共有兩個轉移階段:
1)動機轉移的第一階段
剛開始打卡,我們也是帶著滿滿的激情,憧憬著能夠通過閱讀成為知識淵博的智者,通過鍛煉得到一個精力充沛的健康身體。
這種激情類的熱愛,進入了枯竭期之后,怎么辦?
中斷打卡嗎?
很多人拉不下這個面子,
中斷了不就是在向外界展示「自己不行」的模樣嗎?
太丟臉啦!
我是個很能堅持的人!加油!我要繼續打卡!
那么這個時候,你就是在消耗你的意志力去讀書健身,以此來進行打卡。
你的意志力的強弱,只不過是決定了堅持打卡的時間長短而已,
等到意志力消耗完,你就要被迫中斷了。
2)動機轉移的第二階段
到了這一時期,你還是不想中斷,因為很好面子,不想認輸,希望能繼續堅持打卡下去,怎么辦呢?
在這個時候,你的大腦中的本能腦就會跳出來,對你指揮:讀書鍛煉很難,但是打卡不難啊。只要完成打卡,不就代表今天的任務完成了嗎?
于是乎,很多人在這個時期,就會開始在打卡上劃水。
讀書的話就是拿出書本拍一張照上傳朋友圈,ok搞定;
如果是高級一點的,直接上網搜對應的讀后感,偽原創之后寫成打卡內容,ok搞定!
健身也是,去健身房擺個poss拍個照,上傳,“呀吼~今天又是辛苦鍛煉的一天,自己真棒~加油!”,好,直接走人。
更有甚者,提前拍下很多“存稿”的照片,然后待在家里足不出戶地“完成”了今天的健身打卡!
到了這個時候,動機已經完全改變,不再是最初的激情與熱愛,而是單純地想要滿足內心的 “只需完成「打卡」這個動作就行了” 的荒謬欲望。
與此同時,我們的關注點也不再是打卡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集中在「打卡」這個動作上。
這會出現什么問題呢?
只要完成了今天的「打卡」,那么今天剩余的時間,就再也不想去碰它了。
比如說,張三今晚下班回到家,翻書半小時,打卡。哦好的,完成今天的任務了。
然后張三洗了個澡出來,一想到今天已經完成“任務”,那么對于讀書這件事立刻就變得興趣缺缺,沒有再升起一絲絲想要繼續探索的欲望。
這就是把打卡的內容當成了任務。
只要完成了任務,就不管不顧了。
也不管任務完成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收獲大不大。
只要任務結束,立刻撂擔子不干了!
而且,在執行期間,這樣的任務心態會導致很難保持專注與沉浸。
因為心里總想著,任務什么時候結束?還差多少頁?還差幾個臥推?快點!快點!再快點!
這樣的心里敦促,會讓我們迫不及待地 想方設法結束任務,
而在這樣的心態下,人類會為了偷懶而做出的任何努力都不足為奇。
綜上所述,參加了打卡,若是沒有做好心理建設、沒有搞清楚“打卡”相關的認知,
那么打卡人的動作很容易就會變形,從而陷入“只會打卡”的泥潭之中。
▌ 03怎么辦?周嶺老師對此提出了兩個策略:
一個是「用記錄代替打卡」;另一個是「設下限,不設上限」。
當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樂了。
這不就跟我最近一直在記錄的《人生日歷》不謀而合嗎?
我自創的《人生日歷》,是把死亡日歷和有效工作時間結合在了一起,把我全年的時間可視化,清晰地記錄了我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長。
(關于《人生日歷》的詳細內容可以看看這篇文章:52-自制人生日歷,把每一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可視化)
如果要用打卡來類比的話,那么就是「每日有效工作時間N小時打卡活動」。
哈哈哈。
只是我并沒有打卡,而是通過“記錄”的方式來....來...嗯,來記錄。
反正就是,當我做記錄而不是打卡的時候,我對于記錄我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非常地流暢絲滑,沒有一丁點兒的負擔,根本不需要消耗我的意志力去做這件事。
對于有效工作時間這個概念,我前兩年就知道了,也曾想過每天都認真計時。
但是這樣沒用呀,我沒有養成習慣,那么計時幾天之后,我就直接把這件事拋到腦后了。
而當我開始做「記錄」的時候,我發現整個行動過程都變得無比清晰,
而且我可以通過這樣一些簡單的數據,來修正我的有效工作時間。
下面這張表格,就是我的《人生日歷》了。(可能在手機上看非常小非常模糊,但是我自己在電腦打開這張表格的時候,是非常清晰的。)
我是從去年12月23號開始記錄的。
在第一天,我就爆發小宇宙,爆肝了10個小時:
結果第二天就打回原形,甚至第四第五天直接就變成了0。
但是因為有了做「記錄」的這個動作,我開始慢慢調整了起來。
因為有了具體的“記錄”,它就潛移默化地讓我想要變得更好,想要延長自己的有效工作時間。
而且也因為我不是在做“打卡”這件事,所以我的內心并不會想著要讓“打卡數據”更好看,
上面那張總表里面,你也可以看到,1月8號這一天,還有2月12號,我的有效工作時間只有不到倆小時。
但是沒關系啊,我并沒有設置我的上限,沒有嚴令要求自己必須讓每天的有效工作時間達到5小時、8小時。
偶爾偷懶一下,也沒啥,
對了,我剛剛去翻了一下日歷,那兩個日子剛好都是星期天。
發現了嗎?我是基本沒有休息日的。
那么即使有那么一兩天的有效工作時間過低,就算是0,我也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
因為我沒有設置上限,我沒有強迫自己每天必須要多少多少小時。
而這樣的結果就是:
1月份的平均值是3.8小時;
2月份的平均值是5.1小時。
你看,慢慢地,我開始有了改變,平均有效工作時間在緩緩提升。
而且這兩個多月以來,沒有感到任何不適,根本不需要消耗我的意志力來進行調整。
而「設下限,不設上限」這個策略,就是周嶺老師由《微習慣》一書啟發而得。
意思就是,當你打算養成鍛煉的習慣。那么你的目標是每天一個俯臥撐,而不是每天一百個俯臥撐。
一百個俯臥撐會很難,初學者難以完成。
甚至有可能會為了達到100個的數量要求而導致動作變形,沒有對肌肉產生足夠深層的刺激。
再加上鍛煉后的肌肉需要長時間的休息,不可連續鍛煉同一部分的肌肉,那么這樣的習慣養成,基本就是開局就注定要失敗了的。
但是你只做一個俯臥撐的時候,
誒,很簡單,毫無壓力~
再加上這個時候你進入了鍛煉的狀態,很容易就能繼續多做幾個。
每多做一個俯臥撐,都是一筆額外的收獲。
而且沒有要“完成任務”的緊迫感,你也能全身心投入到鍛煉之中。
這種方法簡直就是簡單到不可能失??!
此外,
我不僅是“記錄”有效工作時間,我還做出了一個《日更表》,用來“記錄”我的寫作:
當我看到那些白色的小方框被打勾變成藍色,心中的驕傲和自豪 是無比的充足與強烈。
這也不斷地激勵我去每天寫作。
可能,這也是我這一次日更能輕松持續到62天的其中一個原因吧,哈哈哈。
▌ 04我在此提出第三個策略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這一章節提出了「用記錄代替打卡」和「設下限,不設上限」,都很有用,我也是這樣在執行的。
但我覺得,還不夠完美,還能更加完善一點。
說是提出了第三個策略,但實際上只是第一策略的一種延展。
記錄「解決一個問題」或「得到一個心得感悟」,而不是記錄「做了某一件事」!
這個策略源于我參加生財有術最新的一次航?;顒拥囊粋€啟發。
這個航海訓練營,其實也是打卡,但是打卡內容分為兩個模塊。
第一模塊分為三個問題:
我今天遇到了什么問題?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明天我最重要的計劃是什么?第二模塊也是三個問題:
我今天最重要的行動是什么?我對此有哪些心得感悟?明天我最重要的計劃是什么?參與訓練營的學員在打卡的時候,可以任挑一個模塊來進行打卡。
這種打卡模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解決一個問題”和“得到一個心得體會”都比“做了某件事”,要更好!
其中的差別非常微妙,需要悉心體會。
「做了某件事」,感覺就很平淡,好像就是機械地做完某件事,沒有半點收獲。
但是「解決一個問題」、「得到一個心得體會」,這兩個記錄的角度,聽起來就非常有成就感了。
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區別,只需要換一個詞,你的感受、你的動力完全就不一樣了。
如果具體運用起來,可以怎么做呢?
「解決一個問題」,適用于某項工作、某個副業、某種具體的行動項目。
比如,你要做短視頻的副業。
那么你可以記錄今天解決了破播放量的問題,然后詳細記錄你的具體行動,以及得到的結果。
「對某件事有何心得體會」,就是全都適用,基本所有的打卡,都能套用這個做記錄的角度。
讀書,健身,跑步,記單詞,做副業之類的一切打卡。
甚至你沒有心得體會,你也可以這么寫:
今天讀書沒啥心得體會。為什么沒有呢?因為我的心不在讀書這里。為什么心不在讀書這里呢?因為今天有點焦慮,看到別人看書速度好快,而且吸收的知識好多,感覺自己好沒用,讀的這么慢,還基本是讀了就忘,那我讀書有啥用?那么,你想想看,一開始讀書的目的是什么?我一開始......
就像這樣,只要你開始動筆寫了,哪怕是幾個字都好,都能引導你繼續深入下去。
像上面這里例子,就能夠及時解決自己對于讀書的一個心態問題,避免了這個潛在的問題會越滾越大,最終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那么,這個就是我提出的第三策略:「記錄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記錄得到一個心得體會」。
它屬于「精細化刻意練習」的演變,是一種高階玩法,會有一些難度。
所以,不要在所有記錄上都用,最好是把最重要的那個記錄給找出來,只對這最重要的一個來使用第三策略。
其他的記錄,就只需要單純地記錄「做了某件事」,就足夠了。
簡單一點,反而容易持續。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這里就差不多啦
既然都看到這里了,
那就祝你,能夠活用記錄的方法,或者掌控打卡這項工具!
共勉。
全文完,如果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個贊嗷~
最后,再次拜謝您的閱讀。
以上就是關于pos機副業怎么做,是怎么騙到你的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pos機副業怎么做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